半岛全媒体记者 蒋凯 通讯员 崔钰

在数字时代的浪潮中,互联网已成为我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谣言的滋生与蔓延,却像一股暗流,不断侵蚀着网络空间的清朗与秩序。网络谣言不仅误导公众,造成社会恐慌,更可能侵犯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甚至危害国家安全。为此,青岛公安始终坚持依法严厉打击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网络环境的健康与安全。

2024年是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年,青岛市公安局地铁分局全体民警深知,及时清理网络谣言信息,已成为维护网络空间秩序、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当务之急。“每一次对网络谣言的纵容,都是对网络环境的破坏,对公众信任的践踏。”地铁分局辽阳东路站派出所民警韩鹏飞语重心长地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警官介绍道,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网络谣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3月份,王某道听途说,且在未经查证的情况下,便在微信群散布“济南地震了”的谣言信息,造成了社会不良影响。公安机关迅速出击,经过调查,很快锁定并控制了谣言的源头王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王某作出罚款的行政处罚。同年4月,霍某在互联网下载地址不明的水体污染视频后,经过加工后通过其抖音发布,声称某地生活饮用水水源严重污染,鱼类漂浮成灾,造成社会恐慌。公安机关经调查后,依法对谣言编造者霍某作出刑事拘留的处罚。这些案例充分展示了公安机关不仅重视对网络谣言的打击,更致力于从源头上遏制谣言的产生。同时,韩警官希望网络平台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严格审核发布的信息,及时删除谣言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韩警官表示,网络空间是亿万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家园的守护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图好玩、蹭流量、博眼球,编造、故意传播网络谣言,轻则承担侵权责任,重则涉嫌违法犯罪。要及时关注辟谣信息,规范自身网上言行,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积极举报网络谣言,共同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如自身合法权益受到网络谣言侵害,要第一时间留存相关证据,向平台投诉举报阻断谣言传播扩散,也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等渠道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我们携手并进,坚决打击网络谣言,共同抵制网络暴力,守护好我们的网络家园。公安机关将始终站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第一线,全力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安全、和谐、有序的网络环境。”韩警官坚定地说道。

相关链接:网络谣言处罚相关法律法规

行政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零五条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百二十一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第二款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一款第四项以及两高《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编造虚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信息,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起哄闹事,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