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鸡,竟然成为了中美两国在争夺粮食主导权的较量中的关键一环。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角逐过程中,中国人民曾一度遭受美国的技术封锁、市场垄断和供应控制,经历了艰难岁月。

然而,凭借顽强不屈的意志,中国人终于突破了美国对白羽鸡品种的垄断,重新掌握了主导权。

普普通通的鸡真的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羽鸡:被美国垄断的"明日之鸡"

提起白羽鸡,很多人都会感到陌生。但事实上,这种通体雪白、生长迅速的鸡,早已占领了全球70%的肉鸡市场。

在美国,它曾被誉为"明日之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5年,美国农业部联合零售商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明日之鸡"选秀大赛。

经过重重选拔,一种杂交白羽鸡脱颖而出,它出栏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好,可以说是鸡中战斗机。

从此,白羽鸡开启了在全球的行业垄断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人敏锐地意识到,掌握这个品种的"芯片"权,就等于掌握了全球肉鸡供应的控制权。

于是,他们狠狠地加码:一方面大力推广宣传白羽鸡,让它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另一方面,严格封锁关键育种技术,强制买家不得自行研发,只能全部从美国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白羽鸡成为了美国操控全球粮食供应的王牌。任何国家,想要吃上新鲜肉鸡,就得乖乖听从美国的安排。

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来说,鸡肉是餐桌上的重要蛋白质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对鸡肉的需求骤增。与此同时,美国的白羽鸡也借机入侵中国市场。

起初,中国人对这种"外来客"啧啧称奇。相比本土黄羽鸡,白羽鸡生长周期仅40天出栏,效率之高令人咂舌。

于是,大批美国白羽鸡被运往中国,成为无数中国人的盘中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在中国人贪婪地品尝这种"高效鸡"之时,美国的阴谋已经在暗中酝酿。

中国从未掌握过白羽鸡的核心育种技术,无法自主培育。每当中国需要补充鸡苗时,美国就会狮子大开口,要求中国成套购买昂贵的祖代鸡,且不可分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开始对白羽鸡实行产品倾销。它不断给予白羽鸡出口补贴,人为压低了价格,将中国本土的养殖企业压得喘不过气来。

美国对中国狠狠地设下了"绊马索":明文规定,如果中国企业自行研发白羽鸡,将立即断绝对华供应。

于是,中国的鸡肉市场就这样被美国掌控了。中国人吃鸡,就得乖乖听从美国的安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迫切需要自主白羽鸡品种

面对美国的垄断与遏制,中国人意识到,一旦美国断绝白羽鸡供应,中国将面临鸡荒,6成人民将无鸡可吃。这已经严重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

因此,自主培育白羽鸡品种,就成为中国养殖企业的当务之急。可是,这条路却相当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白羽鸡是纯人工培育品种,要想自主研发,中国必须追溯到核心的原种鸡群。

然而,这项技术被美国严密封锁,中国连最基础的祖代鸡种都买不到。

其次,培育一个新品种工期极其漫长。每一代鸡的培育就需500天,从原种到商品鸡,至少需1500天。

在这期间,中国企业还要承担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就算中国成功培育出新品种,它的各项指标也必须优于美国白羽鸡,才能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否则,一切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企业突破白羽鸡技术封锁

尽管前景黯淡,但中国人从未放弃过自主培育白羽鸡的梦想。

上世纪80年代,农业部就开始着手这项工作,可由于技术原因一直未果。

直到2015年,福建圣农集团才拿出决心,正式启动白羽鸡育种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不遗余力,培育出中国自己的白羽鸡。就算花再大的代价,也是一个字:值!"

圣农集团创始人傅光明的这番豪言壮语,成为鼓舞全体员工的最大动力。

接下来的日子,并不比任何人想象中要好过。为了隐藏育种基地,圣农不得不将它藏在大山深处。

科研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承受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和舆论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可怕的是,美国一旦发现圣农的动向,就会立即下令断供,威胁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2019年,美国科宝公司一行人突然现身圣农集团。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要求圣农立即停止白羽鸡育种工作,否则就立刻断绝对华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无理的要求,圣农集团毫不犹豫,直接开门赶人:"你们现在就可以离开了!"

从那一刻起,双方彻底反目,中国企业踏上了一条无归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的几年里,圣农背水一战,无数次的失败和重来,终于在2019年培育出第一代白羽鸡新品种"圣泽901"。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打破了美国的技术封锁。

除了圣农,广东新广农牧、北京峪口禽业也加入了这场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家企业孜孜不倦,终于在2021年陆续培育出"广明2号"、"沃德188"等多个白羽鸡新品种,并获得国家认证,正式投放市场。

就这样,中国终于彻底摆脱了对美国白羽鸡的依赖,实现了自给自足。曾经的"鸡中战斗机",如今已成为中国餐桌上的"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白羽鸡品种开拓国际市场

打破美国垄断,只是中国白羽鸡事业的第一步。

接下来,中国人将进一步把这一品种推向世界,让更多国家和地区能够享受到它的优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6月,一批中国自主培育的"京红1号"蛋鸡和"沃德188"肉鸡首次远渡重洋,出口坦桑尼亚。

落地后,这些中国鸡的存活率高达97%,生长情况一切顺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标志着中国白羽鸡品种正式踏上国际舞台。

随后,安哥拉、马来西亚、菲律宾、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也纷纷表达了引种意向。

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自主培育的优质白羽鸡必将遍布世界各地。

这不仅是对中国育种事业的肯定,更预示着全球粮食供应版图的重新洗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小小的白羽鸡,见证了中国从被动被遏制,到主动突破,再到勇挺世界的非凡历程。

在这场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的保卫战中,中国人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斗志,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只小小的白羽鸡,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夺回粮食主权的道路上,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努力。

这段历史将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中,成为民族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永恒动力。

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安全,关乎人民温饱。只有掌握了粮食主导权,中国人民才能真正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白羽鸡只是开端,未来中国必将在更多领域实现自主可控,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