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长安门上听登闻鼓响,正好就你这一颗棋子,我们好好肃清肃清我大燕的官场。”

此时的萧蘅还不知,洪孝帝赵邺要肃清的从来不止成王一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元柏

赵邺登基十五年,其心路历程可以用憋屈来形容。

在大臣眼中,他既不是先帝嫡子也不是长子,又无过人之处,以至于金銮殿上被人质疑能否当个好皇帝。

上朝第一天,赵邺就缺席了,躲在树下抱着受伤的幼鸟不撒手。他不自信地问萧蘅

“你说父皇到底看中了我哪点啊?”

年少登基的赵邺得不到朝中大臣们的信服,也没有能力面对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那时的他只想躲在宫里,至于当皇上一事,他垂头丧气地对萧蘅说:

“倒不如让能做的人去做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登基初期,赵邺的处境是艰难的,以至于当萧蘅十五年后想与他忆往昔时,赵邺明确表示不愿回忆那段记忆。

那时,皇权被太后一族牢牢把持,赵邺形同傀儡,是姜元柏带领群臣逼太后还政。

作为帝师,姜元柏是合格的,但是赵邺渐渐意识到,他依然是不自由的,只不过掌权的从太后变成了自己的恩师。

桃李遍天下的姜元柏在朝堂上一呼百应,这也就意味着当赵邺和姜元柏意见相左时,朝臣们会一个个站出来以劝谏的名义支持姜元柏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赵邺容不得大权旁落,更何况姜元柏的人品也没有他的名声传得那么好。

姜梨进京告御状,廷议的时候姜元柏一声不吭,心里想的是与姜梨划清界限,直到赵邺夸他养了个好女儿,姜元柏才将姜梨称为臣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梨被周彦邦绑架后轻薄,姜若瑶情急之下敲晕了周彦邦。

事后,宁远侯夫人嚷嚷着要抓姜梨去府衙问罪。

姜元柏的第一反应不是护住女儿,而是要求姜梨给个交代,可等姜若瑶说出了真相,姜元柏又立刻换成慈父嘴脸,硬气地表示报官就报官。

姜梨有事的时候,姜元柏是可以大义灭亲的清官,姜梨清白的时候,他又是教女有方的慈父。

姜元柏对自己亲生女儿都能冷酷如此,这样的人赵邺不敢用,所以在成王起事后,赵邺批了姜元柏的辞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蘅归隐

成王倒台,姜元柏辞官,赵邺收回了一部分兵权,也清理了大部分朝臣,萧蘅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

当初,赵邺之所以选萧蘅共谋铲除成王,除了萧蘅与成王之间有杀父之仇外,赵邺还看上了他不合群的作风。

萧蘅有一个称号叫万人嫌,他掌管着暗卫,曾自豪地表示百官双脚站在哪块砖上他都一清二楚。

对于赵邺来说,自愿当孤臣的萧蘅不会像姜元柏那样拉帮结派,他用起来放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萧蘅视赵邺如亲兄弟,他心里记得的仍是当年那个连幼鸟都会保护的赵邺。为此,他不介意以身犯险,双手沾满鲜血。他说:

“心腹本来就是用来干脏活的,磕碰难免。”

但是,萧蘅不知道的是,十五年的时间已足够让赵邺从一个对权力没有欲望的孩子成长为懂得纵横捭阖的君王。

所以,赵邺在明知萧蘅动心的情况下也想过要牺牲薛芳菲,更在萧蘅表忠心誓死效忠时不自禁地轻哼了一声。

从一开始,赵邺就没想过要留萧蘅,萧蘅于他不过是一把砍向成王的刀,一旦完成使命,就该被束之高阁弃而不用。

萧蘅的归隐与其说是识时务,不如说是看透了赵邺的帝王心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是最大赢家

成王倒台,姜元柏和萧蘅先后离开,赵邺开始构建属于自己的权力机构。

他要朝臣只忠于他,不能有姜元柏那样的文官左右言论,也不能有萧蘅这样的武将威胁皇权,最好个个都是孤臣。

这样算来,叶世杰很难在后赵烨时代位居高位,毕竟叶家富甲一方,还是姜家的姻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家古香缎案发,薛芳菲让叶世杰请织染署协助调查。

唐帆还没到渌阳就为自己的行为定了调,那就是不被人当枪使。

他是干净的,从出现到离开,姜元柏和成王的人都没有私下联系过他,说明他不属于任何派系。

他是敏锐的,见托他办事的人是叶世杰而非姜元柏,心里立刻判断出姜元柏并不想掺和,于是在面对薛芳菲给他画的升官大饼时,唐帆不为所动。

他是聪明的,既调查出了古香缎被人下了毒给了薛芳菲线索,但又在薛芳菲拦马车让他查出背后真凶时果断拒绝。

织染令出的这趟公差,不论是姜家还是成王都拿不着他的错处,这也是为什么薛芳菲都差点走不出去的渌阳,唐帆可以安然无恙地离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聪明能干,做事有分寸,这些品质足以成为唐帆升迁的砝码。

更重要的是,姜元柏和成王都不曾拉拢他,说明他出身寒门,在达官贵人眼里没有太大的利用价值。

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靠十年苦读才辛苦挣得功名的人,会对赵邺的提拔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效忠。

所以,像唐帆这样的寒门子弟将是赵邺真正掌权后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