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谁把埃及法老‘装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出这声疑问的是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参观的一名中国游客,仔细一看,不光法老,博物馆内大大小小的文物都在进行细心的“封箱”,而封条上清晰可见“上海博物馆”的标签。

原来在5月份有消息称上海将在7月份举行“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没想到这么快埃及就迫不及待想要将文物送到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知道这次送来上海展览的展品不但数量达到惊人的788件就连镇馆之宝也没有放过,甚至可以说是法老全家“倾巢而出”,怪不得有网友笑成莫不是埃及在“托孤”

毕竟现在中东的局势一直晦涩难明,如果埃及真的如网友所言想要加入战局,那么这座文明古国的珍贵文物很有可能在炮火中无法保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不少网友发出疑惑,埃及在这样的节点选择将大批珍贵的文物送到中国,难道真的要开打了吗?

前有叙利亚,后有埃及?

网友之所以会质疑埃及是在“托孤”,那是因为早在2021年,叙利亚的八大博物馆将馆中大量的文物藏品送到了我国展出。

名义上是为了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一直处在战争阴影下的叙利亚害怕自己的文明传承受到炮火的波及而出现断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旦战争向着不可控的局面发展,这些代表着叙利亚文明传承的国宝很有可能付之一炬,因此他们才会在国际上寻找能够庇护这些文物的所在。

至于为什么会选择中国,其实不用多想,一是中国足够强大,能够很好地保护这些文物不受损害;二是中国从来不会将他国的文物据为己有,这在国际上是公认的;三是中国的公民有着不俗的欣赏水平,这对叙利亚来说,是个很好地宣传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实证明却是如此,叙利亚的文物已经在中国巡展多年,无论中东局势多么晦涩难明,这些文物都得到了很好地保护,而中国公民也可以通过参观这些文物对叙利亚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目前中东的局势还是比较复杂,所以这些文物什么时候能够回到叙利亚还不能确定,但每每看到这些文物,总能让我们想到那些流失海外的国宝,好在我们现在已经足够强大,强大到能够帮助其他国家的文物躲避战乱,甚至保护他们的文化和文明不会断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许正是有着叙利亚率先做出表率,所以才有网友猜测埃及打的也是同样的目的。

不过目前埃及并没有处于战乱之中,所以还是有网友认为这次文物展览是正常的两国文化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战争更好,只是这可能苦了那些正在埃及旅游的小伙伴了,当他们看到一座搬空的埃及国家博物馆,不知道会不会被面前的场面惊呆。

让人惊掉下巴的文物

埃及对于这次展览到底有多上心?看看都有哪些文物被送到上海就知道了。

大部分国人对于埃及的印象就是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至于对哪位历史人物印象最深,想来应是大名鼎鼎的图坦卡蒙法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早在3300多年前就英年早逝的神秘法老,在他的木乃伊被发掘时,头部罩着精美的黄金面具使他闻名遐迩。

如今埃及连他也一起“搬”了过来,怪不得有网友说这是埃及把“家底”都交给我们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图坦卡蒙之外,这次展品中最大的要数麦伦普塔站立雕像,2.4米的高度让它极具压迫感。

不过也正是因为巨大的体型,所以它被安排在了上海博物馆外之外的广场上,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次展览的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麦伦普塔站立雕像之外,文物中还有埃赫纳吞巨像、彩绘人形棺这种大型文物,每一件都值得细细观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大的就有小的,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按厘米算的“圣甲虫”,别看它体积小,但是碍于圣甲虫在古埃及的特殊象征意义,所以它的珍贵程度一点也不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光“圣甲虫”整体造型雕刻精美,背面雕刻的各种图案更是让它身价倍增,所以有机会前去参观的话,一定不要忽略这个“小不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之外,石灰岩彩绘碑、带翼圣甲虫、动物木乃伊、水纹陶罐、奥赛里斯站像、陶制荷鲁斯之眼等492组788件珍贵文物将在本次展览中展出,据悉其中有95%以上都是首次出现在亚洲展览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埃及拿出的这些文物就能看出他们对这次展览的重视,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完好的接收这些文物,但这明显是一个非常浩大的工程。

在开放的环境中完成交接

按照我们一般的认识,因为文物的特殊性,所以运输、点交、布展工作,一般不会公开进行,但埃及的博物馆却没有这样的惯例。

他们直接在展厅中间围出一块工作区,所有的工作都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途中经常有游客上前询问这些文物将送到哪里展出,其中不少都是中国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面对文物的体积、形态、材质的不同,在拆卸、装箱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样繁琐的程序导致工作量异常庞大。

好在我们的工作人员不会敷衍以待,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最终完成了完美的交接,这才让这些文物能够漂洋过海拉倒不远万里的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整个点交的过程整整花费了21天的时间,单单文物就装满了90个板条箱,而文物的点交报告,也装满了一整箱,完成这项壮举的,正是上博赴埃及文物点交6人小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在6月16日的凌晨,在上博工作人员的翘首以盼下,这架满载古埃及文物的包机出现在了上海的上空,踏上异国他乡的文物即将迎来自己的“首秀”

这788件文物,如果每件都能够吸引游客30秒钟的目光,那么最少也需要6个小时才能看完,如果逗留的时间长一点,那么一天下来也可能无法完全参观完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不用担心,这次展览会计划从今年的7月份一直到明年的8月份,整整13个月的时间足够我们大饱眼福了。

而且为了这次展览我们也是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更是对展馆进行了重新规划,所以想要体验埃及文明的小伙伴,可千万不要错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毕竟能够让埃及甘心一次性拿出这么多文物来展览的,也许只有我们伟大的祖国了,这也给了我们不用走出国门就能体验埃及文化的机会。

不过那些身在埃及的小伙伴可能就要郁闷了,明明是来参观埃及博物馆了,结果却成了大型“施工现场”,法老竟然带着全家“离家出走”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算了,可是看到箱子上贴着的“上海博物馆标签”,心中的郁闷就可想而知了。

不过也有网友劝慰不要伤心,毕竟埃及还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搬”不走的,比如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想要看这些更有文化意义的文物,还是赶紧从埃及飞回来吧!

结语

一次原本正常的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却因为中东晦涩难明的局面,导致很多人对埃及的“搬家”行为产生了质疑。

但对于埃及来说,无论外来局面如何,这批文物在中国的境内就完全不需要担心,这种信任是世界上其他国家都难以给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