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愚者看饭菜,

聪者观世故,智者明局势。

作者:洞见Moon

前几天刷到电视剧《青瓷》的视频,是王志文和张国立的一段对手戏。

两人在饭局上,一言一语都带着考量,一端一放都表明态度。

网友纷纷评论饭局文化:“以前的我不屑一顾,现在的我逐字分析。”

饭局,在中国有着独特的意味。

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

还有“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群英会”等历代著名饭局已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

从古至今,多少大事小事,人情往来,都在一饭一菜,推杯换盏中进行。

今天晚君就为大家带来历史上最厉害的4场饭局,若能读懂,受益无穷。

1

柏寝宴

出席人物: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甯戚。

饭局始末:

公元前667年,齐国经过内政、经济、军事等多方面改革,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军事实力。

国泰民安,兵强马壮,齐桓公等人难免得意忘形,整日纵情酒色。

一日,齐桓公在柏寝台宴请群臣,饮酒作乐。

席间,鲍叔牙命人带来一头五花大绑的活牛。

将牛牵到大夫甯戚面前,把捆牛的绳子扔到相国管仲身旁,严肃地问道:

“甯戚你还记得当年穷得吃不起饭,夜宿城门外,为人割草放牛过活的日子吗?”

“管仲你还记得当年逃难鲁国,被捆绑在地牢,只能闭目等死的时刻吗?”

“主公当年在莒国流亡,整日担惊受怕,犹如这待宰的肥牛,难道忘了吗?”

这一句句发自灵魂的质问,让齐桓公无地自容,当即下令撤宴,和群臣共商国事。

也就是这晚,齐桓公在众人的辅佐下,制定出“尊王攘夷”的策略,慢慢走向春秋霸主的位置。

饭局感悟:

甯戚本为放牛郎,管仲曾是阶下囚,齐桓公更是流亡在外的质子,当年身处困顿的环境,尚能奋发图强。

一朝富贵,身处安宁的环境中,立马就变得懒散,贪图享乐。

只有鲍叔牙懂得在顺境时未雨绸缪,为可能出现的危机做准备。

孟子曾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失意时不迷茫,是一种魄力;得意时不忘形,更是一种清醒。

历史上,有多少人没有被打倒在逆境,却栽倒在了顺境。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活在世上,需要时刻保持警惕,给自己适量的压力,激发自己的潜能。

多逼自己一把,风平浪静时能居安思危,狂风暴雨时便能从容应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绝缨宴

出席人物:

楚庄王、许姬、唐狡。

饭局始末: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攻打陆浑得胜而归,庆功宴上让爱姬许姬歌舞助兴。

席间,一阵风把灯火吹灭,有人醉酒趁黑灯瞎火之际调戏许姬。

慌乱之中,许姬扯下那人帽缨,并告知楚庄王,想要点灯找出那个无礼的家伙。

可楚庄王心里明白,自己之所以能打胜仗,离不开将士们的出生入死,倘若因此处置了手下,定会打击将士们的士气,因小失大。

于是他不仅没有动怒,还让将士们都摘掉了缨穗,保全了那人。

数年后,楚国与晋国交战,楚庄王被敌军追杀,险些丧命。

将士唐狡从危难中杀出,救下了楚庄王。

待到论功行赏时,唐狡却拒绝了,并主动说出了当年趁黑调戏许姬一事。

楚庄王得知真相后,依旧没有生气,还封他为护国大将军。

此后,唐狡又频频为楚国立下战功。

饭局感悟:

《淮南子》有云:“非宽大无以兼覆,非慈厚无以怀众。”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没有犯错的时候?

比起指责,更能收获人心的是宽容。

事不做绝,才能进退自如;别人有路可走,你才不会陷入绝境。

想想张飞,只因手下置办白盔白甲慢了些,就想处死手下,结果反被手下砍掉头颅。

看看宋国大将华元,只因马车颠簸,就对车夫用刑,结果在战场上被车夫驾车带入敌营。

俗话说: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

得饶人处且饶人,宽恕他人,就是成就自己。

你容他一尺,他必敬你一丈。

放大胸怀,懂得给别人一个台阶下,自己的路才会越走越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鸿门宴

出席人物:

刘邦、项羽、张良、樊哙、范增、项伯、项庄、曹无伤等人。

饭局始末: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先攻入咸阳,群雄震动,认定刘邦有称王的野心。

十几路诸侯组成的40万大军,在项羽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进关中,在鸿门设宴,想要向刘邦问罪。

樊哙等人认定此去凶多吉少,而关中易守难攻,劝刘邦以关中为根据地,和项羽分庭抗礼。

刘邦并没有因一时的先机而得意忘形,选择退出咸阳,屯军霸上,把关中让给项羽。

赴宴当天,刘邦只带了几名亲信,毕恭毕敬地说:

“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

我日

态度之诚恳,让项羽认为自己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怒火也随之烟消云散。

席间,面对项庄的步步紧逼,刘邦始终保持一个原则:有事就跪下赔罪,装孙子装到底。

宴席过后,死里逃生的刘邦刚走出营帐,又碰到了叛将雍齿。

作为刘邦曾经的部下,雍齿最清楚刘邦的为人。

面对这个小人,刘邦直接给他跪下,请求能放自己一马。

这一跪,连雍齿都看不起他。朝刘邦脸上踹了一脚,呸了一声,放他走了。

在这之后,项羽彻底对刘邦放下戒心,封他为汉王。

刘邦因此得以休养生息,以待天时。

饭局感悟:

苏轼说过一句话: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

许多人败在只争一时之利,把人生之路走窄走死。

逞一时之能,不过是匹夫之勇。

忍住一时之气,尽管屈辱,却得以保留有用之身,最终借力成事,直上青云。

在适当的时候认怂,审时度势,韬光养晦,既是明智之举,更是对自己的保全。

能忍别人所不能忍,才能成别人所不能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青梅宴

出席人物:

曹操、刘备。

饭局始末:

公元196年,刘备投靠曹操后,又被汉献帝拜为皇叔,意图制衡曹操。

这自然也引起了曹操的猜忌,在府中以青梅煮酒宴请刘备,想借机试探虚实。

刘备得知后,把菜园中的泥土敷在脸上,装成一副闲散模样。

席间,曹操以龙之变化和天下英雄相问,以此来试探刘备的眼光、志向。

刘备心里也懂,故意露拙,胡言乱语,曹操却并不买账。

眼看曹操步步紧逼,随着天空一声惊雷,刘备迅速装出一副害怕至极的样子,吓得直接扔掉筷子。

见此情此景,曹操终于不再怀疑。

在曹操看来,刘备列举的如袁绍、袁术、刘表、刘璋等人,都是一群草包。

而刘备却将他们奉为英雄,可见其目光短浅。

身为七尺男儿,却惧怕雷声,可见其胆小怕事。

曹操故此对刘备放下了戒心,而刘备也因此有了领兵出逃的机会。

饭局感悟:

福祸无门,惟人自召。是福是祸,全在自己。

而藏拙,就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智慧。

古人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

锋芒太露,势必早尽。

一个人不知收敛,锋芒毕露,看似出尽风头,其实早已将自己活成了众矢之的。

而一个懂得装傻藏拙的人,却能于风浪中远离是非。

力量不足时韬光养晦,不逞英雄,不争闲气,才能避开无谓纷争,更好地保全自我。

饭局千古事,得失唇齿间。

觥筹交错之间,酒水折射出的,往往是人心。

一场饭局,愚者看饭菜,聪者观世故,智者明局势。

世事沧桑,饭局是课堂,更是考场。

你能看到哪一层,你的格局就在哪一层。

点个赞吧,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