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美食融合,“解构戏剧+宴集“,用这样的方式演出《雷雨》,会是怎样的现场体验?6月18日起,上戏表演系副教授杨佳带领一群年轻学生,在浦江镇的工作室尝试了一场特别的数媒版沉浸戏剧《雷雨·宴集》。演出现场的观众区域被布置成酒吧派对的样子,观众可以点上一杯饮料入座看戏。一个小时的沉浸式演出过后,一场和蘩漪、四凤、鲁侍萍同行的演后讨论展开,观众可以一边品尝美食,一边探讨关于曹禺笔下”新女性”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尝试这样形式的演出,作为该剧策划和导演的杨佳介绍说,想法起源是上个月她在上海戏剧学院导演了一个青春版《雷雨》,取得了很好的反响。而在排练过程中,她一直在思考,经典的作品怎样和年轻的孩子们对接,剧中的台词又该怎样走进更年轻一代人的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她开始萌生了这样一个“雷雨宴集”的想法。“观众可以边吃饭边看戏,艺术和生活也结合在一起,演员和观众几乎是零距离,大家可以共同一起聊聊现代人对于曹禺、对于《雷雨》这个剧本都是怎么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雷雨·宴集》就这样被布置成一种沉浸式的、宴饮式的氛围。演出开场,观众在市集打卡拍照,在现场的曹禺历史陈列馆参观,随后,在现场点一杯饮料入座。观众恍如进入一场周公馆的宴会上,宾客们身着华服,觥筹交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演出现场,剧中的周公馆和鲁家大院的场景逼真再现,演员们更是从观众身边擦肩而过登场。 观众如同穿行在周家和鲁家,近距离窥探着他们不为人知的秘密,以及30年的爱恨情仇。两家的故事在一个小时内上演,话剧中的经典情节人物以“解构”的方式呈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小时的演出结束后,美酒美食登场,而观众也开启了和剧中主创的讨论。在第一天的演出中,很多观众因为这部剧的内容,聊起了 “新女性”的话题,而剧中的繁漪、四凤、侍萍也在现场回应起观众的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晚上轻松的氛围中,观众和演员一起完成了这场《雷雨·宴集》。杨佳表示,这一次首轮尝试将有6场演出,每次演出都会有不一样的话题引导,每一个晚上,观众和演员,都有可能收获一次关于《雷雨》的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