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十七 终局之战

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

楚汉之争到了最关键的时期,各路诸侯这个时候心思也多了起来,越是快到大结局的时候顾虑也就越多。其实就是如果汉王干掉了项羽,自己怎么办?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项羽本纪》

汉五年,汉王追击项王到了阳夏南面,军队驻扎下来,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约期会合进攻楚军。到达固陵,而韩信、彭越的军队不来会合。楚军攻击汉军,把汉军打得大败。汉王又进入营垒,挖深沟堑,自为固守。

楚军是很强大的,特别是在战神项羽的带领下,经常性的以少胜多。刘邦缺少韩信这种兵圣级别的顶尖战力,是干不过项羽的。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项羽本纪》

汉王对张子房说:“诸侯不遵守约定,怎么办呢?”张子房回答说:“楚军即将崩溃,韩信、彭越没有分到一块封地,他们不来会合是很自然的。君王能和他们共分天下,眼下可以使他们立刻前来。如果不能这样,局势的发展很难预料。君王能从陈县以东到海边的地区,全部划给韩信,睢阳以北到谷城,分给彭越,使他们各自为战,那么楚军是容易打败的。”汉王说:“好。”于是就派遣使者告诉韩信、彭越说:“合力攻打楚军。楚军崩溃后,从陈县以东到海边给予齐王,睢阳以北到谷城给予彭相国。”使者一到,韩信、彭越都回话说:“请让我们立刻进兵。”韩信就从齐地出发,刘贾的军队从寿春出发并行,屠毁了城父,到达垓下。大司马周殷背叛了楚国,利用舒地的兵力屠毁了六县,调动全部九江士卒,随同刘贾、彭越都会集在垓下,来到项王阵前。

刚开始,张良强烈建议刘邦绝不可分封六国旧诸侯,而这个时候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到了战略反攻的时候了,又建议刘邦分封彭越和韩信,以共同抗击项羽,这真是此一时彼一时。这个时候分封,战胜了项羽后,刘邦这个集团还是能够掌控整体局势的。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

胜负的态势变化很快,特别是面对项羽,他的战斗力是难以预测的。本来约定是韩信的军队、彭越的军队一起过来合围的,结果这两军没有按照约定来行动。

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柰何?”对曰:“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穀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

破楚在即,那些合作伙伴们就开始为自己考虑了。要分蛋糕了,利益怎么划分,咱们要说清楚。这两家考虑是对的,自己要有安身之地啊。

於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阳以北至穀城与彭相国。”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至垓下。大司马周殷叛楚,以舒屠六,举九江兵,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好,几路大军出动了,再加上九江军,四路大军把项羽军合围在垓下,这个时候真正的大局已定。这个时候只需要考虑如何以最小的代价获得这场胜利。这里就有陈平的十面埋伏。

张良是定大局的,定战略。至于战术层面,谋略有陈平等人,战斗有韩信、樊哙等人。

这一场终局之战终于落定,刘邦的大汉帝国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