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在当前的转型和重塑关键时期,中国银行业面对低息差新常态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如何审慎评估和应对挑战与机遇?

2023年,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放缓,平均资产利润率(ROA)和平均资本利润率(ROE)均下降至十余年来的新低水平。在这一背景下,微众银行走出了自己的增长曲线。截至2023年末,个人有效客户数增至3.99亿人,累计申请贷款的中小微企业超450万家,总资产为5355.79亿元,净利润达到108.15亿元。

微众银行如何平衡业务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6月18日,在经济观察报主办的“新价值 新动力2023—2024年度受尊敬企业年会”上,微众银行首席财务官、董事会秘书王立鹏接受经济观察网专访,分享了相关经验及思考。

经济观察网:作为国内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为普惠金融而生,近年又在科技金融领域中有所建树,这与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金融大文章契合度较高。经过九年多的创新发展,哪些因素助力了微众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成功探索?这些因素对于其他银行来说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王立鹏微众银行自2014年底获批成立并于2015年正式启动运营以来,已走过接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十年中,微众银行积累了很多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微众银行的发展可归因于坚定不移的战略定位——专注于普惠金融与小微企业的服务,这一原则贯穿其发展始终,未曾动摇。

科技创新是推动微众银行发展的另一核心动力。作为一家持牌商业银行,也是一家纯数字银行,微众银行以科技立行为重要战略、一直将科技作为主要驱动力,具有很强的数字化特色,当前我们的业务及服务均为线上化模式。目前,微众银行的科技人才占比超过50%,若计入风控建模、数据分析及工程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员,这一比例接近60%。我们高度重视科技的研发与投入,这一举措护航了微众银行在创新前沿的位置,成为金融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不断促进金融行业的创新与效率提升。

在财务投入上,微众银行展现出对科技创新的极大重视,近十年来每年在科技上投入均接近营收的10%。微众银行的研发投入水平不仅远超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达到了部分股份制银行的标准。

经济观察网:未来10%左右的科技投入还会持续吗?

王立鹏:我们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铸就核心竞争力。微众银行未来在科技领域的投入依然会占营收相当重要的比重。在银行业中,营收的10%左右的科技投入是一个非常高的水平,甚至高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数倍或更多。我们坚信,持续的高投入不仅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

经济观察网:近年普惠金融业务风险较高,微众银行如何平衡普惠金融业务的盈利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王立鹏:我们的普惠金融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数字化能力的构建,尤其在“微业贷”这款产品上表现得较为充分。自2017年面世以来,“微业贷”作为一款专为小微企业设计的全线上循环贷款解决方案,凭借其操作简便与高效的审批流程,市场接纳度较高,服务小微企业的数量已逾450万家。

“微业贷”的核心价值在于重塑了小微企业贷款的传统流程,大幅削减了冗余环节。该产品依托于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能够在用户同意并遵守法律规范的前提下,即时整合来自政府和市场的多元化合规数据,涵盖工商注册信息、司法记录、税务报告、公共事业缴费情况、海关记录及社保缴纳详情等,以此为依据,利用大数据算法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信用评估和贷款决策过程,显著缩短了资金到账时间。小微企业主仅需提供基本信息并通过人脸识别验证,便能在几秒钟内得知贷款额度,并在几分钟内获得信贷资金,极大地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中常见的融资难、融资慢问题。

此外,我们还在不断拓展“微业贷”的应用场景,比如推出面向科技创新企业的专项金融服务,以及延伸至产业链金融服务,覆盖大中型企业上下游的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持续的产品创新和服务优化,微众银行旨在构建更加完善的小微企业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为支持国家小微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经济观察网:微众银行如何看待自身的发展历程,将如何利用数字金融保持和提升自身竞争力?

王立鹏:这也是我们这些年也在反复思考的课题之一。微众银行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和我们在科技方面的大力投入、战略的笃定密不可分。我们深知科技进步的持续演进特性,要始终保持对新兴技术的高度敏锐性,力求在数字金融浪潮中占据领先地位。早在2015年,微众银行前瞻性地确立了区块链技术战略,通过深入研发与广泛应用,不仅在金链盟(微众银行于2016年5月牵头发起的国内第一家金融行业的区块链联盟)等体系中建立了显著影响,并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创造实际商业价值的区块链解决方案,有效促进了经济活动的效率,针对性地解决了多项业务痛点。

此外,微众银行很早就打造了自己专属人工智能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内嵌到业务的各个环节之中,包括智能营销、智能客服、智能风控,显著提升了服务质量和风险管理能力。

近年来,微众银行在数字金融的前沿探索中持续加速,尤其推进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与研发。作为业界先行者之一,微众银行不仅率先投身于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实践与系统训练,还为此投入了大量资源,明确将大模型技术定位为驱动业务发展和创新的核心战略要素。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微众银行全面整合大模型技术用于银行业务的各个方面,发挥其在业务拓展、效率提升及模式创新上的整体性、全局性作用,从而巩固和加强在数字金融领域的领先地位。我们相信微众银行在大模型技术的应用会始终走在前列。

经济观察网: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微众银行将如何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微众银行的发展能否对行业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王立鹏:微众银行通过科技创新寻找解决市场痛点的突破点,以此作为在竞争激烈的金融行业中确立独特定位和发力点的策略。在过去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在数字金融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不管是大型金融机构还是中小型金融机构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微众银行作为其中的一员也获益良多。我们相信数字化浪潮会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对中国的银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微众银行也会持续在数字化的这个道路上加大投入。

由于各家银行资源禀赋不同,面对的市场也不尽相同,各家银行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市场环境,审慎评估并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策略,以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我们相信,利用科技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运营效率,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业务发展的安全性是每家银行的必然选择。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为《经济观察报》社原创作品,版权归《经济观察报》社所有。未经《经济观察报》社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否则将依法追究相关行为主体的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致电:【010-60910566-126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群经济观察报部门主任

金融市场研究院主任
主要关注银行、信托、fintech领域市场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