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各地竞逐的热门赛道。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威海市产业技术研究院充分发挥“1+4+N”创新平台体系优势,引导人才在锂电池、电驱动与装测设备、智能化、轻量化以及整车设计等方面全面发力,围绕产业上中下游汇聚人才团队27个,开展项目研究53项,实施产业化项目29项,为威海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智”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和题:抢滩新能源商用车技术“新蓝海”

近日,走进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孵化企业威海天凡电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总经理助理和题正在对研发的“智慧房车控制系统”进行升级优化。2023年,他带领的“智慧房车电管家项目组”获得公司技术攻关集体奖。
和题本科、研究生均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就读,毕业后因威海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而留下来。“我学的就是电气工程专业,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发展特别迅速,所以很自然地就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和题说。
不过,和题的研究方向并非技术已十分成熟的新能源乘用车,而是发展相对缓慢的商用车。“在全世界,货车、客车、房车等商用车的新能源技术仍是一片‘新蓝海’,有许多技术亟需突破,这也是我和公司这几年的工作重点。”和题说。
天凡电源办公区有一面巨大的“专利资质”墙,上面贴满车载逆变器、DC-DC变换器、多能源能量管理系统、专用车智慧管理系统等方面专利,以及与吉利汽车、东风商用车、载合汽车、康派斯等客户的合作订单喜报。其中,和题参与了多项专利、订单的研发。“比如我们生产的这款房车‘升级版’充逆一体机,别看它只有家用投影仪那么大,却能解决充电、逆变两个问题,具备效率高、节能、体积小等优点,成为房车能量管理系统的强大‘心脏’。”和题介绍。
如今,天凡电源开发的“移动医疗车载智能控制系统”“智慧房车控制系统”“畜禽运输车多电源智能供电系统”等,不仅应用于威海广泰、康派斯等本地公司制造的新能源汽车上,还获得吉利汽车等国内新能源汽车龙头企业的青睐。
得益于创新技术的不断涌现,2023年以来,天凡电源不仅接连获得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中心等荣誉,订单也接踵而至。“希望通过不断创新,为威海新能源商用车产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和题说。
金毅:攻克百万分之一秒里的“卡脖子”技术

电机模拟器,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整车制造企业和电机控制器开发企业必不可少的测试设备,可以承担电机控制器功能安全相关的开发验证等工作。然而,相关技术长期以来被国外垄断,严重制约国内车企研发进程和研发质量。
作为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威海天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金毅很早便立志——做出国产化电机模拟器。
“我在做相关技术研发的过程中,了解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王大方教授团队在电机模拟器方面已持续理论研究十年,我们很快达成合作,于2019年联合创办天达汽车,通过产学研合作模式,致力于电机模拟器的研发和产业化。”金毅说。
攻克“卡脖子”技术并非易事,电机模拟器需要对高压大电流在1微秒内完成精确控制且精度达到3%,技术难度很大。
不过,在团队历时10年的持续努力下,天达汽车先后攻克了电机模拟器功率拓扑结构、高精度电机模型、电流控制算法三项关键基础技术,且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此前国内企业从国外进口电机模拟器时,采购费用、维护成本都很高,如今使用天达汽车生产的电机模拟器,成本可降低50%左右。
企业也因此获得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优秀企业,并为比亚迪、广汽、华为等客户提供了有力的研发测试工具。去年公司研发投入占到了销售收入的三成多。在一系列创新成果带动下,2023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近八成。
金毅表示,未来天达汽车科技将以仿真测试技术为核心,研发、生产系列仿真测试设备产品,建立围绕仿真测试装备的生态系统,并从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渐向其他交通领域及电机应用领域扩展,将公司打造成为国际技术领先的车辆测试解决方案供应商。
  张勇:为新能源汽车打造高水平“粮仓”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能量库”,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续航里程、安全性和经济性等,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曾挂职荣成青木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副总的武汉理工大学威海研究院的张勇,主要研究方向便是新能源、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等。
挂职期间,张勇针对锂电池高性能电解液添加剂的制备及规模化生产,开展了系统性研究工作,并指导企业扩大产能,改善工艺路线,帮助企业产能显著增加。同时开展研究生联合培养,帮助企业引进人才。
他还针对电解液添加剂的成分进行定制化改性,采用低成本原料替代以往普遍采用的高成本原料,在保持性能的同时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
如今,张勇又将目光聚焦到全固态电池研发方面,“现阶段,电动汽车主要使用液态锂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充电更快、续航里程更长、安全性更高等特点,是未来电化学储能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张勇实现了电池能量密度的大幅度提升。“由于电池的能量密度直接影响车辆的续航能力和使用效果,这项成果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他表示。
如今,张勇依然与威海多家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企业保持合作,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和高质量项目在威海转化、落地。
在创新平台人才团队的加持下,广泰空港的地面设备、移动医疗车、消防机器人智能化升级改造,天润的轻质量、高强度碳纤维导向臂研制,高精度、更安全、智能化的BMS芯片设计,基于机器人视觉技术的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检测等,均实现了突破性进展。“1+4+N”创新平台人才的技术优势,正加快推动企业和行业竞争优势不断增强。(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