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19日一连两晚,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创作资助项目,彩票公益金资助—中国福利彩票和中国体育彩票/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粤剧《程婴救孤》,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首演成功。家喻户晓的故事,气势恢宏、别具一格的粤剧舞台,演员生动细腻的精彩演出,深深折服现场观众,精彩之处掌声雷鸣。

著名戏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在演出结束后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粤剧《程婴救孤》成功首演,这个“成功”不是口号,而是具有含金量的。首先,两个晚上的演出,粤剧观众集体见证了冼鉴棠的进步和成熟,其对程婴的正义感的演绎以及对他复杂性格的把握,均恰到好处,加上扎实的功底、漂亮的功架、具有穿透力的唱功,中年程婴和老年程婴既有连续性又有区分度,栩栩如生。其次,剧本吸收了元杂剧和明传奇的同题作品如《赵氏孤儿》《八义记》,以及京剧、豫剧《程婴救孤》的精华,剧情推进比较有层次感。第三,参演的其他演员,不论戏份多少,都全情投入,相得益彰。说“首演成功”不是虚话,而是实情。

粤剧版的二度创作大放异彩

粤剧《程婴救孤》由国家一级编剧陈涌泉担任编剧,国家一级编剧蔡衍棻改编,国家一级导演徐光华担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冼鉴棠领衔主演,严金凤、刘建科、苏国进、周忠廉、杨静、吴泽东、王科、钟翰宁、吴思桦等名家新秀联合呈献。

谈及创作初衷,导演徐光华表示:“在粤剧舞台上,文武生、花旦的剧目居多,像《程婴救孤》这种老生担纲的剧目不多见,我希望通过引进这个剧目,丰富粤剧行当的舞台呈现,给广大观众带来更多的观赏体验,希望将来会有更多的行当演员来担纲演出不同行当的代表剧目,使得粤剧艺术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赵氏孤儿”是个大IP,各剧种都有创作和演绎相关剧目,家喻户晓。徐光华认为:“虽然演的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事,但其所传达的担当道义、舍生取义、忍辱负重、热爱和平的价值追求,是对中华民族讲仁爱、崇正义、行大道、明大德的高尚情怀的深情礼赞。而‘程婴救孤’,救的不单单是一个生命,更是一颗正义的种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良知,是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与担当。”他表示,在粤剧《程婴救孤》的二度创作中,主创团队以粤剧的特有的程式表演为支撑,结合现代审美,挖掘春秋时期人们特有的气质和生活形态,把春秋义士精神和文化气质自然而有机地糅进粤剧艺术特有的神韵之中,呈现一台唯美而又不失磅礴大气的忠义之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春秋义士精神和文化气质自然而有机地糅进粤剧艺术特有的神韵之中。

气势恢宏的舞台,将简约的感性和灵动的气韵以连贯重组的方式组合起来,高低有序的“墙”,错落有致的“戈”,极具意象性的光,虚实结合,如梦如幻。它不仅承载了粤剧《程婴救孤》的整体舞美样式,赋予了戏曲空间的持续性和扩展性,为人物的扮相作铺陈,也在台中台、戏中戏、光中光的状态中间接地触发了观众的无限思考。

典雅大气、刚柔并济的音乐,极具感染力,既保持粤剧的音乐唱腔特色,也有大胆创新的切合人物情感的音乐唱腔。如公主的【别鹤怨】曲牌悲凉、凄婉,准确表达了人物内心孤独无助的凄惨和无奈,对婴儿命运的担忧,对奸佞的痛恨;遭受拷打后,程婴演唱的【明月千里寄相思】【归帆】【反线二黄】【南音】【凯旋】多种曲牌的转换,无不围绕着程婴压抑了十六年的情感,有酸楚凄然,亦有无愧于心的傲然,激烈情感洪流随乐而动,声动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气势恢宏,虚实结合,如梦如幻。

整出戏张弛有度、节奏紧凑,围绕义士精神,在保持传统故事的基本框架上,强化了人物情感的矛盾冲突,并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独特时空里呈现了一个“大美世界”,悲壮且崇高——“人间正气未全泯,我以我血证丹忱”,为守“救孤”的秘密而拔剑自刎的韩厥将军,死得其所;“入得门来,就未指望能出去”的彩凤姑娘,受尽酷刑,死得惨烈;“待我与惊哥双殒命,便成就你耿耿救孤之心”,是公孙杵臼选择的道义和知己情,两人高山流水的情谊,令人尊崇;而主人公程婴不但舍去亲生儿子,十六年来还忍受着身心的双重压力,把孤儿养育成人,真相大白后,为救孤而牺牲,他奉献了所有,死而无憾,死得泰然。

尾声中,程婴身死,梦幻般出现了韩厥将军、彩凤姑娘、公孙杵臼等人,程婴缓缓走向他们,或施礼致谢,或告白冤屈,并最终和妻儿团聚;“孤儿”庄重一跪,谢程婴、送程婴、敬程婴;当那只象征和平的鸽子缓缓飞入舞台,历史与当下交汇,那来自历史深处的生命呐喊,唤醒了那永不磨灭的、纯粹而伟大的民族精神,台上台下,皆为之动容,掌声经久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孤儿”庄重一跪,送别程婴。

“苦等”30年,等来了“程婴”

本次“程婴”的扮演者冼鉴棠,有“多面手”之称,出身小生、武生的他,也能兼任须生、花脸,甚至丑生,从艺30年,演绎了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如粤剧《白蛇传》中的许仙,《花蕊夫人》中的赵匡胤,《刁蛮公主戆驸马》中的孟飞雄,《升官记》中的边一笑;同时,他在广东粤剧院的很多新创排戏中担纲配角,譬如粤剧《还金记》中的王麻子、粤剧《张九龄》中的县令王履震、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中的水客,不管哪个角色,他均能胜任,堪称黄金配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面手”冼鉴棠扮演程婴。

“这是我第一次在创排戏中担纲主角,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有豫剧表演艺术大师李树建老师珠玉在前,我希望与剧组各位主创同心协力打造一部能深深打动观众、充满粤剧特色的《程婴救孤》。”冼鉴棠表示,“程婴”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是最独特的存在。

程婴,一名草泽医生,本是一个不被人们关注的草根阶层。“他坚忍、勇敢,具有大人格、大信念、大智慧,在他身上折射出的正义之光、浩然之气,深深打动了我。”为了塑造好程婴这个角色,冼鉴棠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可以说是一个自我重新锻造和挖掘的过程,”冼鉴棠坦言:“我之前也有演过老生,如《伦文叙传奇》的皇帝,《宝莲灯·二堂放子》的刘彦昌等,但都只是表面功夫,没有真正系统学习须生的表演、程式,可以说从‘程婴’这个角色开始,我真正走进了须生的表演和创作中。通过创排,不断去练、不断琢磨,学好并使用好‘髯口功’,规范须生身段——包括台步、身姿、作手、指法,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

冼鉴棠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整场戏最难演的是“献孤”那一场,程婴不但目睹亲生儿子被屠岸贾当作赵氏孤儿杀害,而且也要亲手送平生惟一知己公孙杵臼去死。“我一入戏就哭,一哭就声带充血,唱得很辛苦,也不好听。但为了唱得好听而忍住不哭的话,徐光华导演又觉得我不入戏,非常难。我多年前曾就如何演好苦情戏专门向琴姐曹秀琴请教,她唱《梦断香销四十年》‘残夜泣笺’一曲时,哪怕泪如珠落,唱腔依然优美。她说,一定要入戏,等眼泪完全流出来后,就马上收着,一放一收,要练的,功多艺熟,练得多了,自然就收放自如了。琴姐教的方法,我边演边摸索,边摸索边改进,希望这次可以交出满意的答卷。”

演出当晚,如潮的掌声、叫好声,见证了粤剧“程婴”的耀眼光彩与备受喜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冼鉴棠饰演的程婴一动一静之间极具张力。

给“赵氏孤儿”打下广东特色的烙印

一众演员可圈可点的表演也让现场不少观众点赞不已。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的00后硕士研究生吴枳燕同学对中国传统戏曲谙熟,分析起来头头是道。她表示,“赵氏孤儿”可谓古代戏剧故事中的大IP。作为广东人,一听到粤剧版的程婴故事要上演,期待值直接拉满,而亮点频出《程婴救孤》显然没有辜负这一份期待。剧中的程婴不同于传统的热血英雄,而是一个以“守护”作为毕生信仰的主角。程婴形象中一以贯之的渐变红色裤脚,象征着他的救孤过程一路履践着血色。他以忍辱负重的艰辛、生死离别的苦痛超越了“大仇得报”的简单爽感,使得剧情以更深邃的悲剧意味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吴同学还指出,彩凤受刑、公主认亲等原创剧情,弥补了元杂剧中缺失的女性书写。女性不逊于男子的顽强坚毅和独有的温柔母性,让剧情更丰满,更贴合现代观众的观感。而结尾时孤儿复仇成功,程婴守护他到了最后一刻,背景板上高悬的戈“刷啦”一下全部落下,用较为现代的手法表现了久积的仇恨这瞬间终于全部解开,非常令人震撼。最后高飞的和平鸽还揭示了反战思想,赋予了旧故事更广阔的解读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剧中化用了广东童谣“落雨大”,将其改编后融入剧情中,这也是在粤剧唱腔之外,给程婴故事打下广东特色的烙印。这样的尝试也非常值得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忠义大戏荡气回肠。

“粤剧《程婴救孤》在忠于原著时代背景和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著所蕴含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核,以当代人的审美视角进行创造性改编,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位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平民英雄形象。为冼鉴棠老师点赞!”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武振宇同学如是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戏与演员相得益彰。

广州市民唐小姐平时喜欢看西方戏剧,“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一出粤剧,很好看很震撼,没想到粤剧的舞台这么大气典雅且具有现代感,整个编排很紧凑,转场流畅自然,演出质量非常高。”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实习生 马玉尘 通讯员 林楷虹

摄影:广东粤剧院 薛才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