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耳熟能详的东西,会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偏离它原本的用途,比如:

可乐最初是治疗感冒的;高压锅是用来消毒的;果丹皮是中国古代的军用信纸;黑火药是炼制长生不老药时发现的;甚至连海洛因,最初因其显著的镇痛、平咳、止喘作用,而被命名为Heroin(女英雄)……

阿胶也是如此。这个原本是古代匠人用来做弓箭、粘东西的粘胶,慢慢被开发出了药用价值。及至后来变成近乎十全大补的滋补神物,就不知是何年何月的事了。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阿胶的前世今生。

胶,顾名思义,就是用来粘东西的。我国制胶、用胶历史悠久,成书于西周的《周礼·考工记·弓人》有记载:

“……凡相胶,欲朱色而昔,昔也深,深瑕而泽,紾而抟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凡昵之类不能方……”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写道: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可见在我国古代,不仅胶的种类多,而且是制作弓箭等军械的常用物资。军事上能用其他行业自不必说,木工、染坊、印刷、绘画等行业,都离不开胶。

南朝著名医药家、炼丹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提到阿胶的用途时称,“清而薄者,画家用;清而厚者,名覆盆胶,入药用;浊而黑者,不入药,但可胶物尔”。

不过《周礼》中记载了用鹿、马、牛、犀牛等蹄类动物的皮甚至是鼠皮和鱼皮制胶,唯独没有驴皮。为何?

原来,驴并非中国原生动物,是数千年前由亚洲野驴驯养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在殷商时期,新疆莎车一带开始出现驯养驴,秦时逐渐由中国西北及印度传入内地,被当成珍稀家畜饲养。

这时驴的数量极少,显然不可能剥皮制胶。汉代开通丝绸之路以后,养驴的越来越多,驴才作为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不过人们制胶仍以牛皮、马皮、猪皮等为主料,很少使用驴皮

五代以后乃至宋代,朝廷颁布法令,把牛皮作为军用物资,对民间使用进行限制。

冷兵器时代,军士的甲胄、刀鞘、箭囊、弓箭用胶等大多用牛皮,唐宋初期战乱频仍,对牛皮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朝廷为保证军用,将牛皮买卖收了上来,不允许民间私自交易。

清末教育家李剑农在《宋元明经济史稿》中写道,“五代时以牛革筋角为制造衣甲军器所需要,皆严禁出境。农民牛死,非经官验视,不得解剥,其革筋角皆输于官。”

这时的牛皮可谓奇货可居,民间没有牛皮可用,只好改用其他动物的皮制胶。

事实上,当时的制胶原料五花八门,不要说老鼠和鱼这种小动物的皮,但凡能熬成胶状的,几乎都会被扔进锅中。

《齐民要术》中关于熬制胶的用料,是这样写的:

“沙牛皮、水牛皮、猪皮为上,驴、马、驼、骡皮为次,破皮鞋、鞋底、格椎皮、靴底、破鞍、革叉,但是生皮,无问年岁久远,不腐烂者,悉皆中煮。”

《齐民要术》是农学著作,会收录胶的做法,是把它当作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一个物品,不是药物,更不是补品。

显然,这时的胶全国各地都能制作,不是非驴皮不可,也并非山东东阿特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阿胶又是怎么来的呢?

从我国最早的中医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到《名医别录》、《本草纲目》,以及近代出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等医学著作,都有对阿胶或详或略的描述。

我们知道,所谓阿胶,是指产自山东聊城东阿县的胶,现在已成为此类胶的代称。

但是阿胶的原产地不是东阿,而是离东阿30多公里的阳谷县阿城镇。因为叫阿城,产的胶就叫阿胶。

为何最后成了东阿特产呢?一个说法是:东阿的水好。

2011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写了一份报告《东阿阿胶水源水质特色及形成》,称:

东阿地下水为岩溶地下水,属低矿化度、重碳酸型饮用水,富含锌、铁、钙、镁等有益微量元素及适量的矿物质元素,能达到锌型、偏硅酸型、锶型等天然饮用矿泉水的标准。用此水炼胶利于杂质去除,对于提升阿胶质量功效起到关键作用。

古人自然不知道这些,可能是在制胶过程中发现用阿井水容易成胶,品质也更好,于是阿胶就出了名。

沈括的《梦溪笔谈》有云:

阿井水,性趋下,清且重。取井水煮胶,谓之阿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制胶很简单,架起大锅,放皮子,加井水,用柴火长时间蒸煮,慢慢就成了胶,和我们在家里用猪皮做皮冻差不多。

郦道元的《水经注》和沈括的《梦溪笔谈》中,对阿胶的制作过程都有描述。大致是说:

东阿有一口井叫阿井,井水很浑浊,当地人取井水煮驴皮,做成阿胶。

人们惊奇地发现,长时间的焖煮中,阿胶逐渐成形,井水也越来越清。最后阿胶成形沉入水中,井水则清可见底。

这个初中生就懂得的物理吸附原理,让古人觉得很神奇,认为阿胶能吸附脏东西让浑水变清,应该也能吸附痰一类的脏物,让人“由浊变清”,达到疏通人体的功效。

于是,中医用“取象类比”法开发出阿胶的药用价值,由此把阿胶推向神坛,直到今天被有些人称为“药中茅台”。

在科学不发达的年代,取象类比法是中医常用的方法,类似的还有:

牛膝其节如膝,故可治膝关节病症;蝉声清响,昼鸣夜息,故可治小儿夜啼、失音之症;络石藤、忍冬藤、鸡血藤等缠绕蔓延,纵横交错,以之比象人体的络脉,故有通络散结之效,等等。

古人有大智慧,虽然取象类比法没有科学依据,却多有效果。

起初,人们熬制阿胶更喜欢用牛、马、驴等大型动物的皮张,皮子大,出胶多。后来朝廷颁布禁令,牛皮不能再用,马也要上战场,就只好用驴皮或其他皮子了。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

“贵驴皮”的原因,不是驴皮比其他皮更好,而是商家营销的结果,以及人们的一种惯性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胶入药以后,商家开始宣扬它的功效。因为是驴皮做的,就说驴皮阿胶如何如何好。时间长了,就让人们形成一种惯性认知:阿胶都是驴皮熬制的,只有驴皮熬制的阿胶才是好胶。

上面说了,除了用水不一样外,阿胶和其他动物的皮做出的胶并无多大区别,说白了,阿胶就是水煮驴皮。

有人会说,阿井水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啊。

一个常识是:通过饮水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非常不现实。

想通过饮水补充人体每天所需矿物质,成年女性每天要饮水1500毫升以上,成年男性要饮水1700毫升以上。这显然不可能。那用阿井水做成阿胶后,它又能留下多少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呢?

至于阿胶的药用价值,历代医书虽有记载,却从未把阿胶当作主药,而只是把它当作辅助用药,配合其他药物使用。

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所载药方均以疗效显著和行文简练著称。书中记录治尿血、便血、崩漏、子宫出血等病症的方子时,均配以阿胶。注意,这里的阿胶是用来止血的。

汉代的《神农本草经》称阿胶为傅致胶。“一名傅致胶。生东平郡,煮牛皮作之。出东阿。”功效为:

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疼,女子下血,安羸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久服轻身益气。

仍然是止血。

《本草纲目》中,阿胶作为一种辅助用药,可治瘫缓偏风、手足不遂、腰膝无力、肺风喘促、多年咳嗽等病症。

也不是补血。

有人要问了,那补血的药方里没有阿胶吗?

还真没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比较有名的补血、养血方子,如:四物汤、八珍汤、圣愈汤、当归补血汤、十全大补汤、人参养荣汤等,里面均无阿胶。

只有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的内补当归建中汤,用了一点阿胶。医圣在药方下作了特别备注:“若取血过多,崩伤内衄不止,加地黄、阿胶二两。”

就是说,产妇在失血过多,出血不止的情况下,再加地黄、阿胶二两。

既然补血方面没有阿胶,那从营养学的角度看,阿胶的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又如何呢?

这里似乎应该用数据说话,可是再详细的数据,也不能代表全部阿胶产品。何况网上关于阿胶的数据五花八门,你信谁的?

但是,蛋白质分优质蛋白和非优质蛋白。已经确认的是: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大豆,是能够给人体提供优质蛋白的几类食品。

至于胶原蛋白,你可以说驴皮的含量比牛皮、猪皮的含量高,只要你相信。

同为吃草的蹄科哺乳动物,驴皮又怎会比牛皮、马皮表现更优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不管含量多少,胶原蛋白是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通过吃阿胶、肉皮或者胶原蛋白产品给皮肤补充胶原蛋白,收效甚微。

这里引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蒋卓勤教授曾公开发表的一段话:

“胶原蛋白是质量比较差的蛋白,生物利用率低,因为其氨基酸的构成不平衡。胶原蛋白是用下脚料做出来的,多数取材鱼鳞或动物的皮。明胶就是胶原蛋白的一种,并没有多大营养价值。牛皮的营养高还是牛肉的营养高?当然是牛肉!“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刘仲荣说,口服胶原蛋白对皮肤胶原蛋白的补充没用。

“胶原蛋白吃入后会分解成氨基酸,不形成胶原蛋白的结构,便没了生物活性,不能补充皮肤的胶原蛋白。”

然而,关于阿胶功效的说法是一个罗生门,养生专家、医生、商家各有各的说法,让普通人雾里看花,不知该信谁的。

也有一些阿胶用户现身说法,认为阿胶如何如何有效。

但如果你去网上搜索,同样可以找到只信阿胶不信医生,最后吃阿胶吃到癌变的案例。

在当今牛皮、马皮、猪皮、鱼皮、鼠皮、破皮鞋、鞋底都不缺少的物资极大丰富的年代,驴皮倒成了抢手货,阿胶价格则几年番一翻,直到现在每公斤2000多元,确实不可思议。

当然,价格暴涨是因为有需求,需求的背后,现代营销手段则功不可没。

话又说回来,营销归营销,毕竟消费要看个人实力和意愿,否则还是安心吃些牛奶鸡蛋牛羊鱼肉来得更划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