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子今教授为传习志愿者解疑释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习志愿者蒋雪梅现场提问。

“川北门户、蜀道咽喉”,赫赫有名的剑门关立于四川广元境内。6月19日,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子今在广元带来题为《蜀道在世界文明史中的意义》的讲座。
  王子今教授从蜀道在世界交通史上的特殊作用讲起,凸显了蜀道连接黄河流域文化区与长江流域文化区的重要意义,同时,蜀道连结了成都平原与关中地区,为“秦并天下”提供了保障,金牛道、蜀蒟酱、丝绸之路……随着讲解的深入,一幅由蜀道串联起来的历史画卷在听众面前徐徐展开。讲座结束后,四名青年传习志愿者继续向王子今教授请教。
  第一位传习志愿者魏小安关心的是金牛道。作为蜀道上保存最完整的一条通道,我们应该如何对它进行保护?
  “其实最重要的就是统筹、监督和落实。”王子今教授提出,蜀道沿途驿站的发掘资料目前尚处于不甚明确的阶段,“对于整个蜀道文化信息的发掘、研究和保护来说,现在还需充实考古力量,进一步统筹规划,开展相关的发掘工作。”王子今教授还分享了一段关于驿站考古发掘的往事:唐代诗人喜欢在驿站墙壁上作诗,发表感受,而后来的诗人就会在此处再以诗文进行交流。一位考古前辈对于唐代交通做了非常认真的研究,其中便使用了大量正史和驿站诗文的资料。但一位青年考古学者对前辈的研究提出了三个疑问:地图的更新、实地考察的限制性以及未能利用到考古的最新发现。“一个青年学子对一个老前辈提出的批评意见,通过另外的学者传递到了这位老先生这儿,这位老先生非常诚恳、谦虚地接受了这位学子的意见,这也是学术史上的一段佳话。”
  第二位传习志愿者石英比较关注秦的军事问题。她提问:秦并蜀后,有没有在蜀地发掘到军事人才,为秦所用呢?
  “蜀人作为军事人才被秦使用,我们目前还没看到明确的历史记录,但蜀地的兵源一定参与了秦的统一战争。”王子今教授说。他以古蜀人曾参与周武王伐纣、历史文献中对秦水军战力的描述也涉及蜀地为例证进一步阐释。“蜀地的人口也作为战争力量为秦国大一统事业提供了重要支持,只是我们没有能够了解蜀地军事人才的姓名。”
  四川和陕西都盛产美食,第三位传习志愿者任华东关心四川和陕西通过蜀道交流后,蜀道的美食保留至今的有哪些?
  在之前的讲座中,王子今教授提到了当时通过蜀道流传的佐餐:蒟酱。虽然蒟酱如今已经不太常见,但王子今教授介绍了另外一种四川人民都熟知的调料,“这种调味品今天仍然在使用,就是豆豉。”除了豆豉,王子今教授分享了蜀地早期关于酒的信息:新石器时代的一种陶器,尖底瓶,曾经被认为是汲水用,但后来美国斯坦福大学考古学者对陶器中残留物进行分析后,表示尖底瓶的用途是酿酒或储酒。“甘青一带的尖底瓶和川西北的尖底瓶是同样的器物,它们中间是有一个传播关系的。”这个传播渠道就是蜀道。
  蜀道是连接关中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重要纽带,现在四川和陕西的主要交通线路中,是否还有和古蜀道重叠的地方?第四位传习志愿者蒋雪梅提问。
  古蜀道的三条重要线路,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如今还在使用的已经不多。“当时沿着褒斜道并行的公路还在使用,但不是主干线。”除了褒斜道以外,王子今教授还介绍了傥骆道,它也是蜀道中一条重要线路,唐代两位皇帝便是通过此道入川,“但这条路线北段进入到骆谷,不是现在通行的重要交通线路。”而刘邦入川所走的子午道如今虽已不再使用,但却留下了赫赫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
  最后,王子今教授介绍了古人选择道路的逻辑,“古人修路都是非常智慧的,往往是沿着水道修陆道,水流平缓、河面开阔的河段,都是沿河修路比较理想的条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摄影 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