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4年,吕布在陈宫的帮助下,差点就让曹操大业未成,就中道崩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知道,陈宫当年之所以能和吕布走到一块,是因为曹操当着救命恩人陈宫的面,杀了吕伯奢一家,还舔着脸说出了名言:“宁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此陈宫和曹操分道扬镳,并和吕布走到了一起,然后又趁着曹操打陶谦,抄了曹操的老巢兖州。

而略知这段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个故事,在正史记载中,陈宫当年可是先跟着曹操混的,曹操能进兖州,就是陈宫本人推动的。

那么陈宫为何后来会和曹操反目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陈宫当年为什么推动曹操进兖州。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陈宫的户籍所在地是东郡东武阳,而这个地方再往上溯源,就是兖州,也就是说陈宫是兖州人。

而且陈宫还不是个一般的兖州人,史书中说他在兖州很有名,和各地名士都能谈笑风生,结合东汉时期的知识传播路径等内容来看,陈宫在兖州应该属于很有影响力的人物,我们也可以称他为兖州本地派。

在曹操被陈宫引进兖州之前,兖州的当家人是刺史刘岱,后来因为黄巾军的崛起,刘岱这个兖州的主官直接挂了,而此时兖州的黄巾军还打的风生水起。

如果任由这帮无产阶级组织继续下去,那么兖州当本地派的利益一定会受到损害,那么怎么办呢?

朝廷是肯定指望不上的,那就只能找个雇佣兵来当保安了,当时兖州本地派选的人是正是曹操,为什么兖州本地势力会选他呢?

第一,当时的曹操正在兖州,他的身份是东郡太守(距离近);

第二,曹操当时在平叛黄巾军的战事中,表现的可圈可点(能力强);

第三,曹操当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嫡系军队,麾下的兵马都是各个军头带来的(好控制);

因为曹操当时既具备随时能用,又相对好控制的特点,所以兖州本地派让陈宫出头引进了曹操。

曹操成了兖州之主之后,形势很快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曹操顺利搞定了黄巾军,这里的搞定不是超度,而是打服和招募,据史书记载,当年黄巾军有三十余万的战斗人员投降了曹操,附带着的还有上百万的人口,由此曹操不光有了自己的嫡系部队,还有了足够的人手来搞后勤。

也就是说,曹操的实力,一下子从实力有限的雇佣兵,成长为了可以自给自足的正规军。

曹操在没有这上百万的人口时,兖州这边的本地派,只要想办法满足曹操的日常需要就行了,这份支出是在他们的计划内的,这点支出的目的,是为了让曹操保护好他们更多的财产利益。

但是等到曹操一下子增加了上百万的人口以后,哪怕就是曹操自己没什么过多的想法,单纯这些人的花销,就足以让兖州的本地派难受,而且曹操实力壮大以后,还会甘心只当雇佣兵吗,把兖州彻底变成自己的囊中之物不香吗?

于是矛盾自然就产生了,那么矛盾如何解决呢?

据史书记载,兖州曾有一个叫边让的大咖,这人在文学上曾和孔融等一线大咖齐名,自己还干过九江太守,后来他又回到了老家兖州,因此他和陈宫一样,都应该属于兖州本地派的一员。

这个人和曹操也有过交集,他曾因为“不屈于”曹操,而被曹操直接给超度了,那么他的死说明了什么呢?

说明当时的曹操已经彻底支棱起来了,他开始对曾经推荐他的兖州本地派撂脸子,甚至动上手了,而陈宫也是兖州本地派的一员,你说曹操这样做,他会怎么想,就算是陈宫打算和兖州本地派断交,而彻底跟曹操混,人家曹操又会看的上他吗,给待遇高了,自己人这边不好交代,给待遇低了,陈宫能愿意吗。

但是在陈宫和吕布在曹操后院放火之前,曹操对陈宫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陈宫这种本地派你还要用,但是还没等曹操最终决定怎么用陈宫,那边陶谦就把他爹给杀了,于是他赶紧跑去打陶谦,曹操出征之前,曾让陈宫和夏侯惇一起守濮阳,而当时夏侯惇的职位是东郡太守,陈宫这个东郡本地人,则只能从旁协助夏侯惇。

如果你是陈宫,一看自己费了半天劲,结果还没得到想要的报仇,甚至还可能让人“恩将仇报”,你能忍吗,就是你能忍,你背后的那些本地派们都能忍吗,曹操要想继续做大,可是必然会侵害兖州本地派的利益的,这点没得商量!

于是乎,陈宫和兖州本地派就趁着曹操打陶谦,引进了另一个佣兵头子吕布,如果不是曹操当时拥有一个神人,那么曹操这波基本上就要跪了。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陈宫当年哪是因为正义才和曹操分道扬镳,那是因为红果果的利益!当然曹操的行为,也是因为自己的利益,当两方面的利益关系发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时,战争自然而然的也就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