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作用和命来比,我肯定选命。”山东90后小伙马小荣这样说道。

2017年,马小荣被查出患上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在经历两次手术和多次化疗后,始终未见成效,肿瘤再次复发。

走投无路之下,为了寻求一线生机,他选择成为一名癌症试药人,不惜用命来试用未上市的新药物,甚至出现咯血副作用也不愿放弃。

那么,马小荣的抗癌之路究竟有多艰难?后来他又怎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以命犯险的试药

2018年6月,山东的马小荣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要成为一个试药人。

据悉,我国平均每天会有上百种新药问世,而每一种新药在上市前,都必须经过临床试验,也就是在人体上试用,做试验。

这类试用新药的人群,则常常被称之为“试药人”,他们的存在对医疗发展,甚至是人类社会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所能享受到的医药成果,很大程度上是依仗他们。

做一个试药人风险是很大的,因为要试用的药物是安全性是未知的,可能会出现各种的副作用甚至是威胁到生命。

马小荣自然也清楚这些,至于试药的后果,他无暇顾及。

自从做出这个决定后,马小荣就开始在网上查找各种试药人的招聘信息。

期间,他先后向将近二十家医院提交了试药申请,但都没有下文。就这样,他一边申请,一边等待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一段时间后,他终于申请到了药物阿帕替尼的临床实验。该药物又叫艾坦,是由江苏恒瑞医药公司研发出来的抗癌药物。

7月5日,马小荣入组了试验项目。

一般来说,药品的人体实验主要分为四期,其中一期的实验对象是健康人群。二期和三期的对象是适应症患者。

马小荣参加的则是二期,因为他是一个恶性肿瘤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试药人可以通过试验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费用,少则几千,多则上万。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笔费用是补偿金,而不是工资。

不过不少人却将试药看做是一门来钱快且多的生意,甚至以此为职业。

但马小荣选择试药的目的却不是如此,他只是为了能活下去。

突如其来的噩耗

时间拉回到2017年,马小荣还是济南一家电缆厂的工人,虽然工资不算高,但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3

彼时24岁的他,人生中最大的三个愿望就是,赚很多的钱、有一个漂亮的老婆以及走遍全世界。

倘若没有患癌,马小荣的人生一定会充实且精彩,可命运却偏偏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马小荣当时需要上夜班,作息很不规律。

毕竟是个年轻人,身强力壮,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上夜班身体还算吃得消。

但是时间一长,身体就慢慢开始出现异样,但是每次不舒服,他并不想太多,只是觉着自己是工作太累了,休息休息就好了。

同年5月初的一天,马小荣特意抽时间和母亲一起下地种花生。

干完活回去的路上,途径一段上坡路,马小荣腰间突然传来一阵疼痛,当时他以为是种花生时把腰闪了,依旧没有太在意。

但腰间的不适,也让他十分难受。于是,他当天向厂里请了两天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4

后来,他感觉腰痛不但没有缓解,还越来越严重,并且还出现了尿血的症状。

当即,马小荣便意识到情况不对,他心里不禁生出一丝怯意。

5月17日,他来到了济南市第二中医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安排他做了B超和CT检查。

然而,检查结果直接浇灭了马小荣对生活的希望。

结果显示,马小荣的左肾长了一个静脉瘤栓,并且体积还不小。

据此医生判断,那是一颗恶性肿瘤,还建议他尽快通过手术切除。

医生的诊断犹如一道晴天霹雳,令马小荣难以置信。

他觉着自己的身体就像是铁打的一样,从小到大,感冒发烧都很少见,怎么会一生病就是癌症呢?

他心神不定地走出医院,给母亲杨丽平打去了电话,将自己的得病的事情告诉了她,母亲的第一反应就是医院误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5

当天她正好在山东省立医院看望病人,为了确定结果的准确性,她让马小荣到省立医院再看一次。

可换了家医院,换了个医生,检查结果却是一样的,都是恶性肿瘤。

反复被命运捉弄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一家人都手足无措,一番商量后,他们决定遵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本着越快越好的原则,医生将手术时间定在一周后。

那时,马小荣一家都将希望寄托在手术上。

5月24日下午,马小荣被推进了手术室。而父母则守在外面,坐立难安,生怕儿子发生什么意外。

一直到晚上8点多,手术才结束,医生表示手术很成功,杨丽平夫妻俩才松了一口气。

殊不知,真正的抗癌之路才刚刚开始。

最初,医生只是判断为恶性肿瘤,但肿瘤具体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6

期间,马小荣认为自己换的可能是肾肿瘤,他做完手术后,还特意找了很多相关的聊天群,探讨病情。

但当病理结果出来时,医生告诉他患上的是滑膜肉瘤。

这个肿瘤听起来不严重,但实际上,它是一种十分罕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极低,大约四万个人中才有一个患该病的,生还率还十分低。

如果不是自己患上滑膜肉瘤,估计他这辈子都不会知道那是什么。他当时发疯了一般在网上搜索这方面的知识。

但网页上的内容,无不击溃着他内心的防线,他情绪很是低落。

为了排解心中的痛苦,他又加入了滑膜肉瘤的交流群。

在交流群里,有患病十几年的,也有刚刚确诊的,或许是同病相怜,他们在群里聊病情,聊家长里短,有时还会互相调侃。

随着压抑情绪的到释放,马小荣也逐渐变得乐观开朗了,他也尽量在往好的方面想,比如,五年之内肿瘤不再复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7

可命运却再次捉弄了他。

两个月后,马小荣到医院做复查,却被告知肿瘤已经转移到了肺部。

随后,马小荣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做化疗,但他依旧保持乐观的心态。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化疗后,马小荣变得憔悴不堪,头发几乎都掉光了。

2018年4月,马小荣在北京的一所医院接受了肺部切除手术。

然而,这次手术后,狡猾的肿瘤再次转移到了腹部。

医生建议马小荣服用靶向药物,但这类药物的费用动辄就成千上万,他们一家根本无力承担。

只为一线生机

马小荣的家境很不好,一家人在没有装修的水泥房里一住就是十几年。

在马小荣生病前,他父母是在济南的工地当建筑工,靠出苦力赚钱,两人的收入加起来也才六千左右。

但他们平时都省吃俭用,将钱全部存起来,只为了给马小荣结婚用,但肿瘤却打乱了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8

为了给马小荣治病,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不说,还向身边的亲戚朋友借了十几万。以至于后来,他们见了马小荣一家都绕道走。

可即便家底都掏光了,马小荣的病也未见好转,癌细胞还不断转移,这令马小荣感到万念俱灰。

他第一次萌生了结束生命的想法,他在朋友圈写道:“活着好累,想离开了。”

直到他从病友那里听说,参加药物临床实验可以免费使用靶向药,他再次看到了希望,随即开始申请。

当时阿帕替尼二期试验是为了研究该药物对软骨组织肉瘤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而马小荣所患的滑膜肉瘤正是一种软组织肉瘤,符合试药要求。

什么样的人会选择试药?一种是无药可救,另一种是买不起药,马小荣就属于后者。

就这样,为寻一线生机,马小荣开始每天服用阿帕替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9

每隔半个月,他就得去北京拿一次药,并进行身体检查以及试药反馈。

期间,虽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他的身体状况却一日不如一日。

直到8月19日晚上,马小荣开始大口大口地咯血,母亲杨丽平吓坏了,赶紧将他送到了医院。

次日,马小荣再次出现咯血的情况。医生称这是他服用阿帕替尼引起的副作用。

要知道,一旦出现副作用,也就意味着他将无法继续进行试药。

果不其然,8月27日,他前往北京拿药时,遭到了拒绝。即便预料到会是这样,他心中依旧很难过。

马小荣失落地说道:“副作用和命来比,我肯定选命。”

但更让他心灰意冷的是,体检显示,他腹部的肿瘤又增大了,说明靶向药物对他没用,最好的办法还是手术切除。

但手术费是20万,这对捉襟见肘的马家来说,简直是天价,马小荣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和无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0

9月10日,马小荣被送进了当地的一个临终关怀中心,在那里可以享受免费的消炎药和止痛药。

但他已经彻底失去了希望,精神崩溃,变得自暴自弃。

就在他病情不断加重的时候,一个病友给马小荣寄来了几盒印度版的靶向药。

在服用药物后,马小荣腹部的肿瘤居然变小了,这让他再次点燃了希望,开始继续投入到抗癌战争中。

他说:“即使无路可走,也要淌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结语

有人说,比起癌症,穷才是最可怕的病,马小荣不惜以身试药,看似两全其美,实则是辛酸无奈。

但在这场与疾病的斗争中,马小荣的坚强和乐观又何尝不重要,而这正是人类的强大之处,值得敬佩。#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