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我国辖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近年来,重庆用数字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探索实现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整体重构,让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

上游新闻推出《人民城市——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系列报道,来看重庆探索出了哪些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新路子。

本期,记者带你走进江北区铁山坪街道,看如何以“智”促“治”,织牢“九小场所”安全防护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在市区,沿街商铺鳞次栉比,人流络绎不绝,遍布大街小巷的小商店、小餐馆、小诊所等“九小场所”聚集着烟火气,同时也隐藏不少安全隐患。

“铁山坪街道有近700家‘九小场所’,这个数量在江北区不算多,但是辖区曾经两起严重的安全事故,均是发生在‘九小场所’。”铁山坪街道相关负责人说。

在城市治理中,“九小场所”的安全监管是否到位、能否自如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考验着一座城市的韧性。

过去,“九小场所”的安全监管力量薄弱、效率低下,责任主体也不够明确。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避免小场所发生大事故,铁山坪街道率先探索“九小场所”安全监管工作模式,推动数字赋能基层智治体系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请注意,化粪池浓度超标,这里危险,请迅速离开......”在铁山坪街道的一处化粪池,当有人走近时,安装在附近的监控设备,便会自动清晰发出提示音,向街道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发送预警信息。正在附近巡查的网格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查看情况,及时对浓度超标的沼气池开盖散气。

像这样的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地得到有效解决和避免。随着铁山坪街道创新探索的“九小场所安全智管”应用迭代升级,配合“经纬度+北斗系统”定位标点,融合地图导航技术、物联网感知技术,极大地拓展了重点管控场所燃气泄漏、突发火灾、危险作业等应用场景。

而这一应用,也作为数字重庆建设的典型案例在全市推广,成为提升城市韧性的重要手段。

一座山城,具有韧性,才能张弛有度。近年来,重庆聚焦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除了“九小场所安全智管”,还在城市运行末端,创新探索“危岩地灾风险管控”“高楼消防”“桥梁结构运营状态监测系统”等数字化应用,让城市运行被全景、实时、精准地掌握,让预判成为可能。

“141”基层智治体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通过建设一个乡镇基层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党建工作体系、经济生态体系、平安法治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四个板块+一套网格,从而形成“中心统筹、平台运行、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大统筹、大板块、大服务基层治理新格局。

重庆选取首批16个镇街进行试点,铁山坪街道便是其中之一。如今,在江北区铁山坪街道,“一张网”覆盖辖区44个基础网格、3个农村网格和3个专属网格,使得在网格内全面开展摸排和化解矛盾成为可能。

依托重庆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铁山坪街道将人房企事物、水电气桥隧、网格“一长三员”、公共视频监控、重点人员和场所等城市体征数据资源归集到数据仓,构建起针对“一老一小”、自然灾害、生态环境和设施运行等领域的感知预警体系,对街道基层智治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进行监测预警,实现“一屏统览”。

这是重庆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重庆以数字化手段为支撑,建立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基本建成全国首个市域统一部署、三级贯通的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

截至目前,三级治理中心已梳理出城市体征指标4700多项,形成体征“一键查”、事件“总枢纽”、风险“一张图”、城市“体检表”,让重庆这座超大城市时刻保持“耳聪目明”。而这些措施,也将使城市治理更智能、更高效、更精准,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上游新闻记者 郭欣欣 实习生 唐红丽 视频编辑 李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