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昌6月20日消息(记者刘培俊 见习记者周蓓)近日,江西多地遭受暴雨侵袭,部分地区出现山体塌方、农作物被淹、房屋进水、供电设施倒伏道路破损等灾害情况。江西省防汛抗旱指挥部6月19日披露,截至19日15时30分统计,11日开始的洪涝灾害造成该省67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6亿元人民币,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查中。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截至6月19日16时,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对江西省维持防汛四级应急响应。江西省防指、江西省应急管理厅、江西省水利厅等在内的多个省级部门,以及抚州、鹰潭、上饶、吉安等4市及18个县(市、区,含功能区)均维持防汛四级应急响应。2市(新余、宜春)及1县(宜春市上高县)维持防汛预警响应;吉安市安福县、青原区,抚州东乡区、乐安县、高新区取消应急响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鄱阳湖水位快速上涨,突破16米(央广网发 徐会刚 摄)

连日来,江西各地全力做好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确保安全度汛。

开闸泄洪

6月18日,江西吉安峡江县水利枢纽18扇闸门全部开启,泄洪度汛保安澜。连日来,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赣江峡江段水位不断上涨,为减轻上下游防洪压力,峡江县密切关注雨情汛情,科学调度、增加调蓄库容,进行开闸泄洪,以确保水库及流域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峡江水利枢纽泄洪(央广网发 宋靖辉 摄)

由于近期连续降雨,赣州市宁都县团结水库水位持续上涨,6月14日库水位达到241.30米,超汛限水位,为减轻下游地区的防洪压力,保障供水、发电等多方面需求和有效应对汛期和汛期后天气变化、雨水补给等因素,团结水库从6月14日23时起开始持续开闸泄洪,目前已恢复汛限水位以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赣州市赣县区居龙潭水电站开闸泄洪(央广网发 薛顺鑫 摄)

受上游强降雨影响,赣州市赣县区居龙潭水库入库流量连日来快速增长。6月17日,居龙潭水电站泄洪闸已全部开启泄洪。

莲花县成功转移230余名受灾群众

6月17日,受强降雨影响,萍乡市莲花县河流水位猛涨,部分低洼处的村庄、道路、农田被淹。莲花县迅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组织3000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深入一线,对老旧房屋、高陡边坡、低洼地带、地质灾害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出动橡皮艇等救援设备,全力转移受灾区域群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连夜转移群众(央广网发 莲花县消防救援大队供图)

当日14时24分,莲花县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电话称,湖上乡车田村2名老人被困家中,危急时刻,消防救援人员紧急赶赴现场,用皮划艇将老人转移至安全地带。18时40分,良坊镇金家村、太源村附近有多人被困,永安北路消防救援站前往现场,成功营救7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移受困群众(央广网发 晏建文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移受困群众(央广网发 晏建文 摄)

据统计,17日14时至18日1时,莲花县消防救援队伍先后出动6车39人,皮划艇6艘,先后转移被困群众35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移受困群众(央广网发 晏建文 摄)

目前,莲花县洪水已慢慢退去,共计230余名群众得以安全转移。救援人员正全力以赴开展清淤及灾后消杀工作,以最快速度恢复道路畅通和群众正常生活。

因暴雨袭击,江西赣州宁都县城区部分道路积水已经超过50公分,当地城管部门对易涝点、积水点开展路面、井盖、管网清淤疏浚等工作,经过4个多小时的排水、清淤作业,城区道路恢复畅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都城区内涝积水严重,城管人员及时清淤疏浚保畅通(央广网发 宁都县委宣传部供图)

各部门闻“汛”而动 抢险救灾保安全

因连续强降雨天气,抚州市公路多处出现路基冲毁和边坡塌方,水毁损害严重。17日下午,抚州市宜黄县G236国道突发山体塌方,导致一台挖机和等待通行的2辆社会车辆被埋,交通阻断,无人员伤亡。灾情发生后,当地集中力量尽快疏通交通,安全处置,公路部门紧急处置排洪,同时连夜调集机械设备,预计19日18时恢复通车时间。

江西抚州广昌县坚持早字当先,落实早部署、早排查、早治理,对全县范围内的水库、山塘、堤防、山洪灾害危险区、乡村低洼区等防汛隐患进行了安全排查。当前,广昌县1845名抢险应急救援力量部署防汛一线,构建起县、乡、村、组四级汛期防御体系,强化“6小时预报、3小时预警、1小时叫应”的洪涝灾害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目前,全县共排查风险隐患20余处,巡查房屋1800余栋,开展“敲门行动”50次,累计转发预警信息3000余条(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查风险隐患(央广网发 揭晓曦 摄)

记者从江西省气象局了解到,未来降水主要影响赣北地区,呈落区重叠、累计雨量大、对流性强、持续时间长等特点,极易引发城市内涝、洪水、地质灾害等次生灾害,尤其对涉水和雨污分流等在建工程有较大影响,需加强防范。同时注意防范强降雨天气对旅游交通等活动的不利影响。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