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为破解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路上常常面临的资金匮乏、经验不足、人脉有限等难题,北京市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投融资联盟近日成立,将搭建高教园区内双创项目的投融资对接服务平台,针对高教园区内各高校双创项目的具体需求,为其提供投资融资、产业对接等创业指导服务。可以说,该联盟通过搭建政府、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平台,汇聚多元资源、激发创新动能,无疑为解决大学生创新创业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该联盟通过整合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扶持和基础设施供给,学校的科研能力、人才培养和项目孵化,以及企业的市场洞察、资本运作和产业协同,共同构筑起一个全方位的支持网络。这种优势互补的模式能有效提升创新创业项目的成功率,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构筑强大后盾。

推动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我国高校仍存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转化价值不显著等问题。该联盟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提供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这一平台发现并投资具有潜力的创新创业项目;高校则可以借助企业的市场资源和实际需求,调整科研方向和课程设置。这种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将有效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创业环境。创新创业生态是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该联盟通过整合各方力量,旨在共同打造一个开放、创新、协作、共享的创新创业生态圈,为创业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资源,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提升社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更加健康、活跃的创业环境。

但也应看到,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只是第一步,要让联盟真正长期发挥作用,让学生真正受益,还需在运行机制、人才培养、配套政策等方面持续发力。

一是完善联盟运行机制,确保平台高效运转。联盟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各方权责,形成规范有序的运行秩序。还应考虑引入第三方评估,定期考核联盟绩效,客观评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效果,并适时调整优化。必要时,可设立风险防控基金,合理分担创业风险,维护各方权益。二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创业实战教育。联盟应发挥高校主阵地作用,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提质增效。可聚焦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量身打造“实战式”培养方案。比如,开设创业实践课程,在真实项目中锻炼能力;邀请创业先锋开设讲座,传授创业经验;搭建创客交流平台,促进思想碰撞。三是健全配套扶持政策,营造良好创业氛围。联盟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税收减免、资金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和资本入驻。同时,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全链条创业服务,如设立创业基金、开放市场渠道、提供法律咨询等。以政策引导和社会参与形成合力,让大学生创新创业无后顾之忧。

联盟的成立是一个积极的开始,真正发挥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精耕细作。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真正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走得更远。期待这一创新实践能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助推器,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为深化产教融合、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智慧力量。

(作者系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规划研究所访问学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