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延边州坚持种植规范化、加工精细化、质量标准化、产品品牌化、产业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构建起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人参产业发展新格局。2023年,全州人参种植业产值10.5亿元,加工业产值68.1亿元,三产产值37亿元,总产值达到115.6亿元,同比增长13%,全州人参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延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参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延边地处长白山腹地,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资源丰富,具有打造优质、特色、生态人参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耕地面积38万公顷,其中宜参地在8-10万公顷,占吉林省资源面积的70%,资源储备极为丰富。全州8个县(市)全部被纳入吉林省人参生产保护区,其中5个县(市)被纳入核心区。截至2023年底,全州林下参扩建2175亩,现有林下参留存面积7629公顷,非林地人参留存面积4.7万亩,收获鲜参2227万斤。

建设人参新品种“延参1号”种植基地450亩、良种繁育基地200亩。全州第二个人参新品种“延丰1号”认定成功。依托延边檀君药业种质资源库收集长白山人参品种2638份,改良种源圃土壤75亩。延边参行天下中药材种植基地有限公司收集长白山人参种质资源6种,建设种质资源圃200亩。

高品质示范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全州长白山人参原材料基地从54个增至60个,非林地栽参标准化基地已达22个。汪清成森建设提质增效示范基地100公顷。敖东健康科技、参达茂林等建设高品质人参科技示范基地5公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参深加工技术优势不断彰显

近年来,延边州人参经营主体数量和产品竞争力不断提高,形成二产“新支点”。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23年底,全州人参相关主体发展到2500余户,同比增长8%。其中,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4家,规上加工企业增至14户。全州人参生产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2500吨。

延吉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驻24家企业;敦化市长白山人参产业园区入驻9家企业;珲春市人参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驻4家企业;珲春市海洋经济功能食品产业园正加紧建设,已有7家企业达成入驻意向。

按照“推进一批、实施一批、储备一批”的总体思路,推进“延参1号”种植基地、韩正人参深加工、檀君药业人参特色产业园、大阳参业产业园、安图万亩林下参等重点项目建设。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5个,其中已建成项目7个、在建项目10个,总投资约38亿元。

全国唯一“国际人参品牌中心”正式落户延吉空港经济区。全州被授权使用“长白山人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人参产品由80个增至104个,占全省总数的50%以上。新发布《保鲜人参》《食用人参粉》《食用生晒参片》《食用红参片》等4项团体标准。全州人参产品品种达300余种。国药肽谷获批特殊膳食食品“人参肽粉”生产许可,新增产值6000万元。吉林华康血栓心脉宁药品产值达2.37亿元。延边可喜安长森源牌红参浸膏单品产值再创新高,年产值达2.95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挥技术优势 护航人参产业健康发展

“藏天然之秘,蕴万古灵奇”。延边不仅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人参文化、日益发展壮大的人参产业,更有国家级人参、鹿副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国家参茸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下称“国检中心”)。

国检中心成立于2002年3月,主要承担参茸产品的质量检验、鉴定与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承担国家下达的参茸产品抽查任务,从事参茸产品的科研工作。国检中心现有实验室5000平方米、微生物实验室700平方米,百级净化实验室5个、P2实验室2个,拥有液质联用仪、气质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仪、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微波消解系统等国外先进设备27台(套),拥有小型设备200余台套,设备原值3000余万元。国检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7人。其中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9人。2002年首次取得国家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和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CNAS)资质。

国检中心成立以来,多次承担国家和吉林省的监督抽查任务。2004年、2006年分别承担了国家质检总局人参及人参制品、野山参国家监督抽查任务;多次承担吉林省地理标志符合性监督抽查任务。2013年—2019年,国检中心连续6年承担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下达的测土栽参检验任务。目前,国检中心检验业务已经覆盖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四川省以及香港、澳门等11个省市和特区。年检验业务量1500余批次,检验野山参10余万支。

2008年,全国参茸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03获准成立,秘书处设在国检中心,主要负责参茸种植及其深加工产品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在秘书处主导下,先后制修订人参、鹿茸领域国家标准33项,荣获“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吉林省标准创新贡献奖”等多项奖项。国检中心技术人员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8篇被SCI收录),出版学术著作1部,完成国家质检总局、吉林省科技厅项目7项,荣获省级优秀成果奖1项。

国检中心始终秉承“科学、公正、诚信、高效”的质量方针,加强对外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检验检测能力与服务水平,在行业内权威地位日益稳固,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客户口碑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延边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地域文化,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航空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同时享受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兴边富民等多项国家扶持政策。延边大学等专业技术团队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科研攻关和技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敖东药业、华康药业等建有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吉林省长白山生态食品发展中心“人参制品研发基地”落户华瑞参业。延边已经初步形成人参产业科技研发及人才保障体系。

2023年9月3日,延边鹏程人参交易市场正式营业,敦化润绿、吉林敖东、可喜安、中华参等10余家企业已进驻市场。总投资8亿元的长白山道地药材深加工及中药材交易中心于2023年9月开工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东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北药交易中心。

人参产品推介销售渠道有效拓宽。组织相关企业参加东博会、农博会等各类经贸洽谈活动近10场,成功举办首届延边“人参美食大赛”和“参王”评选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参文化博物馆成为窗口和名片

在大力发展特色人参产业的同时,延边州还积极弘扬人参文化,将源远流长的人参文化发扬光大。为宣传和推广我国的人参产业和人参文化,我州专门建立了人参文化博物馆。

人参文化博物馆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70平方米,展厅面积750平方米,于2013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博物馆展品主要包括与人参生产、加工相关的历史文物,“长白山放山习俗”中所使用的放山工具,以及各种野山参、移山参、园参标本和人参文化方面的艺术品等。馆内设序厅、参史厅、赏鉴厅、多媒体厅、产品展示厅,通过实物陈列、文字介绍,展示中国人参的分布历史、应用历史、栽培历史、加工历史、长白山放山习俗和独具特色的人参鉴别技艺等内容。

人参文化博物馆为传播人参文化提供了展示平台,特别将被纳入吉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野山参鉴别及加工技艺”列入其中,保护、传承和推广人参鉴别技艺,使更多人了解人参、认识人参。

建馆10余年来,人参文化博物馆已成为普及、宣传中国人参和人参文化的科普基地,成为对外宣传和弘扬中国人参与人参文化的窗口和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参产业链条进一步延长

延边州不断加大人参产业发展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吉林省天下参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康养+旅游为主的林下参产业园区。延边大阳参业有限公司投资0.53亿元,建设70公顷林下参基地和一座森林康养体验馆。深度挖掘人参历史,丰富延边人参产业文化内涵,实现人参产业发展新业态。同时,依托省内外旅游沿线以及州内景区景点,加大“长白山人参”宣传推介及产品营销力度,通过“旅游+”,有力推动了延边州人参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审:佟焱

二审:李雪梅

三审:孙明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