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就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现在的家庭,家家白米饭,顿顿有肉吃,馋了有鱼吃,穿的溜光水滑的。但私下唠起来,就有吐不完的话题,数不尽的糟心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根源,表面看,大家庭和个人角度不同。

国家就像一个家庭的家长,代表家庭形象,必须强大坚强,更多做给别人看,家庭分子,如小孩,受点委屈不叫事。而个人是百姓,是个体感受,千差万别,面临的问题多,生存环境也不一样。商品社会,人人想追求完美生活,目标远大,奋斗历程,不停歇的过程,能不累。特别还有一部分人,凭能力无法实现目标,也难追赶优秀阶层的人,还想享受。可不就得提前透支和贷款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把现实社会看成金钱社会,商品社会,一切以金钱为杠杆,房子,车子,孩子教育,都需要金钱做基础。小房换大房,小车换大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啥六七十年代人容易满足,因为那时的人生活水平都差不多,也就少了攀比和虚荣,温饱容易满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的人累,身累心累,压力大,都想过好的生活。过好生活就得奋斗,就得付出,势必很难很累很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种人叫苦,区别对待,针对性解决。

叫苦,喊累,说难的有四种人。一种在农村,乡下,仅仅靠种地无法过上好生活。更多的农民选择外出打工,大多是但从事体力劳动,能不累,风餐露宿,漂泊不定,吃住无定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是城里下层人,工资少,收入低,一天精打细算也没大钱,维持温饱而已,能不羡慕高档生活。

第三种是把自己当成钱的奴隶的人,每天零钱凑整钱,眼睛盯着打折床子,只看菜价不管质量的人,苦恼哪一天会发大财。不仅对外人抠门,哪怕家人,就是对自己也是抠门,活的累,对不起自己的人,能不叫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种人是富人的奇葩一类人。按理说富人不该累,有钱花,享受品位生活。但就有一部分人,该享受都享受了,没啥可享受了,觉得就没意思。觉得生活无非就如此,吃吃喝喝,玩够了。没奔头。这种人是心累。

如何把官媒总说经济形势好,为啥百姓私下却喊难统一起来,社会就和谐了。

我的理解,国家强大了,就要还富于民,向百姓倾斜。不要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扎扎实实走共同富裕。大力扶持卫生教育,义务教育,免费看病。该收回国有的一定收回,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我们要发挥中国特色,前提是壮大集体经济。市场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而不是包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缩小贫富差距上下功夫,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嘴上。就比如退休人员养老金,这几年效果不显著。每年涨退休金,工资越高涨的越多,少那部分人,如何追赶,差距大就隐患多。

税务改革,退税于民。多收了就要用在老百姓身上。或者直接少收,鼓励更多的创业者,用来提高基础工资。真正成为高收入的国家,这才是强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话套话,粉饰太平的宣传,必须改革,必须摒弃。与崇尚实干的今天不相适宜。防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何时都不过时。为人民服务是永恒的治国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今后的景象,国家欣欣向荣,百姓腰包鼓鼓,幸福美满。

此话题太庞大,个人能力有限,只能抛砖引玉,大家评论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