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没有网上购物,却收到神秘快递包裹,最离谱的是刮开里面的奖券居然还能收到奖品……殊不知这一连串天上掉下的馅饼,正一步步将你带入电诈团伙精心设置的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12月以来,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发现辖区里发生多起通过快递引流实施电信诈骗的案件,其中李女士被骗金额高达33万元。以此为线索,万柏林分局成功打掉一个利用中奖快递电信诈骗引流的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8人,涉案受害人遍布全国18个省1000余人,被骗资金上亿元。

女子收到莫名快递 刮开卡片意外中奖

兼职刷单欲挣大钱 女子豪掷33万余元

2023年12月4日,一位女士焦急地走进万柏林分局反诈接待大厅,称自己因为收到一个陌生快递,结果刷单被骗33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办案民警霍帅介绍,所谓“引流”是指犯罪分子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受害人进入电诈团伙的社交群,进而实施诈骗。常见的引流方式有打电话、发短信,面对面扫码关注等。通过快递进行引流,还是首次出现。

经过了解,民警得知,2023年12月2日,李女士从小区的菜鸟驿站取到了一个陌生快递。虽然自己近期并没有网购,出于好奇,李女士还是拆开了快递,里面除了一个小小的记事本外,还有两张小卡片,一张是某电商平台的宣传页,另一张是刮奖卡片。卡片上宣称为回馈老用户特举行抽奖活动,奖品从手机、扫地机器人、洗碗机、暖手宝,到一份当季水果不等。

不明真假的李女士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刮开了刮奖区,结果中了五等奖。捡了一个送上门的便宜,李女士非常开心,她按照卡片上的领奖说明扫码添加客服微信、提供中奖编号经过客服验证后,被拉入了一个聊天群,不到一个小时,李女士就收到了同城配送的一份新鲜水果。

这份价值50元的水果迅速赢得了李女士的信任,确认这是电商平台回馈客户无疑。随后,当李女士收到客服发来的二维码称做任务可以赚钱后,像大多数刷单受害人一样,李女士一步步掉入了刷单诈骗的陷阱,两天时间投入6笔资金共计33万元,直至无法提现才发现被骗,向警方报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李女士报警后,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立即组织反诈、网安、刑侦等部门成立专案组,第一时间对涉诈账户紧急止付,并综合多种手段对案件开展分析研判。遗憾的是,李女士的资金已经被转移,调查资金流向异常困难。

经过分析研判,万柏林分局发现同一时期太原市出现了不少类似案件。受害人不约而同地遇到了电信诈骗的新型引流方式——中奖快递。犯罪嫌疑人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身份信息,将廉价小礼品和100%中奖的刮刮乐一同投递,收到快递的人一旦兑奖,就会被诈骗团伙拉进聊天群,精准地实施刷单诈骗,而李女士被骗就是从收到中奖快递开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万柏林分局反诈中心主任崔波介绍,这种引流方式隐蔽性强,同时牢牢抓住了一些人贪小便宜的心理,成功率更高,危害极大。

万柏林分局副局长李峰认为,“引流”是诈骗开始的“前端服务”,没有“引流”,网络诈骗集团就不能精准地实施诈骗,切断引流也是打击电诈犯罪的关键一环。

专案组决定从李女士收到的这件涉诈快递入手对此类案件展开调查。数据组集中对快递信息展开分析研判。通过快递单号查询发现,该快递是由小店区某快递点揽收派发的。行动组民警立即前往该快递网点,快递站点负责人王某声称该件包裹是快递员从路边揽收的。经过对发件人相关信息的分析研判,警方却发现发件人竟然根本没有在太原出现过,更别说邮寄快递。很显然,王某在说谎。

12月5日,办案民警将王某传唤至办案中心进行审查,王某终于说出了事实,自己是某快递公司的一级加盟商,每天收发快递1万多件,就在2023年11月的一天,自己接待了一个大客户,一次性购买了30万个快递单号,随后通过货车将包装好的快递分批从河南安阳运送到自己的快递站点,之后由其发往全国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到一笔大单的王某并没有去想,客户来自河南,为何对方不在河南投递快递包裹,反而舍近求远把包裹拉到山西太原的网点投递,而李女士收到的这件快递就是这名大客户寄出的。

经过侦查,专案组得知和快递网点签约购买快递单号的人叫李某,一段时间以来,此人在河南、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大量购买快递单号。专案组民警果断出击,12月14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某小区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

据李某交代,自己仅负责购买快递单号,发送涉诈快递的另有其人。2023年11月20日,“阿峰”通过微信找到他,想通过他发送大量货物,于是,通过互联网,李某联系到了山西太原某快递站点负责人王某,买到了大量快递面单,由王某直接邮寄给自己,“阿峰”去取货,自己赚取中间的差价。至于“阿峰”到底是谁,除了微信号码,李某一无所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案件侦办一度遭遇困难,经过不断地分析研判,专案组决定转换思路,从运送货物的货车查起。

通过连续多日工作,专案组民警终于查清了运送快递的四辆货车,分别为冀EB**6E、豫EG**97、豫EL**75、冀DV**Q1,通过与司机联系,民警得知,四位司机均是在某平台接到的订单,随后从一个院子拉到货物运往太原,而四人所说的院子均指向了位于河南安阳某村的同一个院子。运费也均是由一个名叫靳某平的人扫码支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冒着鹅毛大雪,专案组民警奔赴河南,2023年12月21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某村发现了这个院子,院子的库房内还存有大量尚未包装的涉诈小卡片及小礼品。确定犯罪事实后,民警在河南安阳某县将犯罪嫌疑人靳某平抓获。

据靳某平交代,自己受雇于“阿峰”,负责寻找货车,将包装好的快递送往全国的各个快递站点,自己赚取中间差价,运费由李某微信转账支付。对于快递内装有什么,自己并不清楚,至于“阿峰”是谁,自己更不了解。

线索再次指向神秘的“阿峰”。

“阿峰”究竟是谁,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伙?成为摆在专案组面前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在李峰副局长的统筹安排下,各部门相互配合、统一行动,对涉案信息流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开展线索深度加工。元旦、春节,民警放弃节假日连续工作,不断调整工作思路,终于在3月7日,查清了“阿峰”的底细。

原来“阿峰”并非真实名字,而是犯罪嫌疑人靳某非、董某国、何某某统一共用的一个网络昵称,专案组民警精神为之大振。

在逐人周密制定抓捕方案后,3月10日,7名专案组民警奔赴河南安阳展开抓捕工作。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大力支持下,3月10日至3月12日专案组成功将包括3名主犯在内的涉案人员共计40余人一举抓获,人赃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办案民警霍帅介绍,抓捕时,犯罪窝点内正在进行犯罪活动,打印快递面单的、包装快递包裹的,联系快递物流的,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现场共查获引流小礼品100余箱,涉诈“中奖”小卡片10余箱,涉案打印机、电脑34台。

经过审查,其中7名涉案人员涉嫌犯罪,其他人员均属于小时工只负责包装快递,对于诈骗引流的犯罪事实并不知情。7名嫌疑人也对自己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经查,自2023年7月以来,靳某飞通过境外聊天软件联系到了上线“东”,开始勾结董某国、何某某二人从事诈骗引流犯罪,从那时起,成千上万的涉诈快递从他们的手里寄往全国各地。靳某飞负责联系上线索要公民信息、引流小礼品,联系快递,通过其亲叔叔靳某平寻找货车;董某国负责租赁仓库,通过中介雇佣小时工;何某负责打印快递单号。直至2023年12月,该三人因分账不均,大打出手后分道扬镳,2024年春节后,3人各自组织新人马,单独联系上线“东”重操旧业。该团伙为了躲避公安机关的侦查,从始至终,始终用上线“东”寄来微信账号“阿峰”来与快递、物流等中介联系。

网案民警立即对“东”展开分析研判,经过一周的连续工作,确认了上线“东”的真实身份为余某。3月底,办案民警赶赴深圳,将余某抓获。据其交代,自己原本做奶茶生意,从网上接触到境外诈骗人员后,发现了一个赚快钱的门路。境外诈骗分子将居民个人信息数据包发送给余某后,余某负责具体组织寄送快递,他通过网络网罗几名靳某飞这样的下线,在各地开展起了涉诈快递寄送业务,当涉诈快递被居民签收后,商家就会通过给他们结算酬金。

据犯罪嫌疑人靳某飞交代,做涉诈快递引流需要不少成本,快递费、宣传卡的印刷费、购买小礼品、小奖品的支出,再加上雇佣员工包装、租用货车运输等费用,每件涉诈快递的成本在10元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统计,截至被警方抓获前,该团伙共发出快递500万余件,涉及的电诈受害人遍布全国18个省1000余人,被骗资金上亿元,该团伙共获利300余万元,除退赔李女士16万元外,其余已被团伙成员挥霍一空。目前,余某、靳某飞、董某国、何某某、杨某、刘某等6人因涉嫌诈骗已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苏某、王某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罪被执行监视居住,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中奖快递是一种新型电信诈骗引流手段,在保持高压严打态势的同时,万柏林分局坚持源头治理,生态治理,规范寄递行业,与辖区内所有快递企业共421家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快递企业责任,建起了堵截涉诈快递的第一道防线。同时,组织社区民警、网格员等“四方融合”力量到辖区菜鸟驿站、快递代收点进行排查,筛查“涉诈快递”,并联系收件人到场进一步确认,确认为“涉诈快递”后对收件人精准进行反诈宣防,并签署反诈宣防告知书。截至目前,万柏林区已签署告知书2272份,6月以来,中奖快递引流电诈案件发案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