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日报记者 黎鹏

“爱要不要说出口?”“表白被拒怎么办?”“破镜能否重圆?”……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海职院)在线课程——“爱情之旅”课堂上,以上这些问题引发热议,授课教师提供的建议让不少学生受益匪浅。

自2017年开课以来,“爱情之旅”这门课程累计有近9万人次线上选课,课堂互动达105万次。2019年,这门课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近年来,“恋爱课”等大学“新奇课程”引发关注。海南日报记者近日对此进行了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多所高校开设“新奇课程”,引发学生热议。海职院供图

大学课堂上,如何“谈”恋爱?

对于“爱情之旅”课程团队负责人高茹来说,在高校开设“恋爱课”并非心血来潮。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多年的高茹,发现不少大学生对爱情话题充满好奇。与此同时,她自己的孩子也曾面临情感问题。这些都让高茹逐渐认识到,开设一门以科学理论支撑、具有实操指导的恋爱课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高茹和学校3名教师深思熟虑后,一起录制了“爱情之旅”在线课程。这门课以爱情的发生、发展为设计主线,带领学生从“解读爱情”出发,了解“男女有别”,学习“表达爱情”,懂得“经营爱情”的方法,理智看待“平安分手”,努力“修成正果”。

为了让这门课更适合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高茹和团队成员从多年积累的真实案例故事和社会热点问题中取材,先后邀请100多位学生演员参与相关视频拍摄,不仅设置了校园采访、心理咨询情景模拟、心理情景剧扮演、心理访谈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还将瑜伽等运动融入课程,增添课程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高茹等人打造的启发式、讨论式爱情课堂,吸引了不少学生选课。海职院艺术学院2022级学生陈嘉怡,大一时就选修了“爱情之旅”这门课。“这门课最大的亮点就是强调互动性。”陈嘉怡说,“对待同一件事,男生和女生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课堂上,大量真人访谈视频让我们能从多角度去了解他人对爱情的想法。”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

“人类最深的情感需求就是要感觉到被爱,很多时候并非我们没有表达爱意,而是表达之后对方却没有接收到。因此,要经营好爱情,沟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爱情之旅”之“经营爱情”这个章节的第一节课上,授课老师说的这段话,让海职院旅游学院学生杨子成印象深刻。

“当初上‘恋爱课’,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杨子成说,随着学习的深入,他对爱情的认识也在不断“刷新”。比如,他第一次认识到爱情也是需要经营的,对恋爱时如何控制好自身情绪也有了初步了解。

“健康的恋爱关系,能够促进彼此共同成长。”上完“爱情之旅”这门课后,海职院热带农业技术学院学生陈祎莲认识到,如果想追求一段长长久久的爱情,一定要向对方敞开心扉,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

大学里的“恋爱课”应该怎么上?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段鑫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把高校“恋爱课”上成“金课”还是“水课”,最关键的衡量标准是是否以健康的婚恋观为基石,以爱情理论为依据。授课教师要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并且能够与学生共同面对成长中的问题。

高校“新奇课”,如何避免昙花一现?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我国多地高校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除了恋爱课外,还开设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新奇课程”,受到不少大学生青睐。比如,通过写遗书、墓志铭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性认识生死的“生死课”;指导学生科学减轻体重、树立健康生活信念的“减脂塑形课”;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和临危不惧应变能力的“爬树课”等。

“高校‘新奇课’涉及的领域和内容,大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某种程度上说,高校开设‘新奇课’,对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海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李伟言举例说,在传统文化观念里,许多人忌讳谈到死亡。大学生们通过“生死课”,能感受到更多人文关怀,理解生命的意义,更加热爱生活等。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者听说过高校“新奇课程”,71.1%的受访者认为高校在开设“新奇课程”时要制订完善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如何上好高校“新奇课”,避免昙花一现?李伟言认为,授课教师应明确课程理念,通过多阅读、多体验、多观察、多思考等方式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并注重积累真实案例素材,通过多种形式生动地将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课堂互动,推动学生自主思考,让他们真正从这些新奇课程中获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