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我叫王志国,是河南省一个小山村的农家子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除了我,还有一个妹妹王雪梅,小我三岁。因为家境贫寒,我高中一毕业就外出打工,帮补家用。空闲时,我喜欢踢踢足球,跟村里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聊聊天。

我有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发小,叫李晓芬,是我多年的暗恋对象。她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在村里人缘很好。我俩虽然没捅破过窗户纸,但彼此都有些心照不宣的默契。

1973年夏天,我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参军入伍。做这个决定有两个原因,一是响应国家号召,到部队锻炼自己;二是想离开太守旧的村子,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父母有些不舍,但还是支持我去追求自己的人生。

临行前,我悄悄找到李晓芬,向她倾诉了自己的心意。她红着脸答应等我退伍回来,让我在部队要好好表现。我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期许,踏上了去西安的列车。然而,命运的齿轮,已经悄悄转动。

火车缓缓驶离月台,我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踏上征程。在摇晃的车厢里,我结识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青年,他们和我一样,都怀揣着保家卫国的志向,对未来的军旅生活充满憧憬。

就在我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时,一位首长走进车厢,开始逐一询问我们的情况。当他听说我要去西安时,沉吟片刻,对我说:"小王,你个子不高,但骨骼清奇,眼神坚毅。我看你更适合去高原,就调你去西宁吧。"

这个决定让我有些意外。西宁?那是哪儿?离家乡会有多远?但首长的话不能不听。于是,我的命运就这样发生了转折,随着一声汽笛,列车驶向了那个未知的城市。

到西宁的第一天,高原反应就让我吃尽了苦头。终日头昏脑涨,走路都喘个不停。多亏遇到了连长刘建国,他像大哥一样照顾我,叮嘱我多喝水,少剧烈运动,很快我就适应了高原的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连长是个说话算话、严于律己的人。他常跟我讲,在部队要听从指挥、勇于担当。我把他的话记在心里,起早贪黑,刻苦训练,很快就在新兵连里崭露头角。

我最要好的战友是高大川,来自武汉。他爽朗幽默,总是哄得大伙儿乐呵呵的。有一回,我心情低落,想家,大川二话不说,掏出自己攒的糖,全给了我。他笑着说:"吃点儿甜的,心里就不苦了。"就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受到战友情比金坚。

在艰苦的训练中,我和战友们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友谊。我们共同进步,互帮互助,一起成长为合格的革命军人。慢慢地,我在这个大集体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转眼间,驻守西宁已三个年头。这一天,一封家书送到了我的手中。拆开一看,竟然是李晓芬寄来的。信中说,她被分配到西宁工作,很快就要来报到。我的心狂跳起来,暗恋多年的姑娘,终于要和我再次相见,真是梦寐以求啊!

两个月后,我和晓芬在西宁相聚。她比三年前更漂亮了,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知性。我们聊起各自的生活,仿佛一切都没变,又似乎一切都变了。那天,我鼓起勇气,向晓芬表白了心迹。出乎意料,她红着脸说:"我也一直在等你啊,傻小子。"霎时间,我心花怒放,终于"修成正果"。

就在我沉浸在恋爱的喜悦中时,一个紧急军情打破了这份宁静。上级通知,连里遭到敌特破坏,需尽快排查隐患。我被任命为这次任务的小组长,责任重大。

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破坏分子竟然是我们连里的一员!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一度难以接受。深入调查后,我发现线索竟指向我最好的战友高大川!这怎么可能?我百思不得其解。

为了查明真相,我决定亲自与大川当面对质。谁知,就在我去找他的路上,一个意外发生了。我竟被人从背后袭击,陷入了昏迷。再次醒来时,已是在医院的病床上。

刘连长告诉我,是大川发现了我,并及时送我来了医院。真相大白,原来一切都是敌特的阴谋,他们嫁祸大川,想挑拨我们的战友情。得知大川还在被囚禁,我顾不得伤势,执意要去营救他。

然而,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晓芬出现了。她苦苦哀求我不要冒险,说她不想失去我。我向她保证会平安归来,现在大川更需要我。

经过一番缜密部署,我带领战友成功将大川解救。看着他憔悴的面容,我热泪盈眶,紧紧地抱住了这个患难与共的兄弟。

回到部队后,我向刘连长讲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拍着我的肩膀说:"小王,这次你做得对!在军人的生涯里,保家卫国固然重要,但永远不要忘记,你身边的战友,就是你的第二个家人,你的兄弟。"

这件事让我明白,友情和爱情同样珍贵,但作为一名军人,责任与使命必须放在首位。有时,你不得不在两者间做出抉择。

回想这几年的军旅生涯,从一个涉世未深的农村娃子,到一名负重前行的革命军人,我在成长,在蜕变。无论环境如何变迁,唯有不忘初心,坚守信念,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