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铭暄是当代著名法学家和法学教育家,新中国刑法学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作为唯一全程参与新中国第一部刑法典制定的学者,新中国第一位刑法学博导、改革开放后第一部法学学术专著的撰写者和第一部统编刑法学教科书的主编者,为我国刑法学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作出重大贡献。讲稿字数:6703字,党课ppt页数:28页,教案授课时长:33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50年代,我国着手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刑法。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的高铭暄,被选入刑法起草工作小组,一干就是25年。

之后的几十年间,在他和众多法律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刑事立法工作不断发展、进步。高铭暄说:“推动法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是大家努力的方向。”

如今,高铭暄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人工智能、知识产权、生态保护……他始终保持对新领域、新规范的敏感和关注。

从教近70年来,“他的教学研究培养了一大批资深学者,他们活跃在世界各知名高校,如今已成长为国际学术界的栋梁之材。”这是国际社会防卫学会对高铭暄教育成就的评价。

高铭暄给学生讲课开始于1954年,不仅给本科生讲课,也给比他晚入学的刑法研究生上课。课程先后有苏联刑法、中国刑法、刑事政策、刑法前沿问题、刑法专题讲座,等等。

1981年开始,他指导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指导博士研究生。至今培养出法学硕士若干名,法学博士64名,博士后9名。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了推进刑法学科的发展,高铭暄在教学的同时,注重刑法学的科学研究。他主编的刑法学教材有7种,个人专著有8种,其他主编或者参编的著作有100多种,发表的专业论文有300多篇。

现在他案头的工作依然很多,包括一部正在修订的80余万字书稿和另一部等待修订的《刑法学原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名学者,必须具有国际眼光、开放的思想和胸襟。”高铭暄深知学习国际法学对于更好地构建中国刑法学体系的重要性。他积极主张为国家培育国际化人才,为学生争取学习机会,培养了一大批活跃在国际学术界的学者。

80年代,高铭暄负责选拔国家教委公派出国的刑法学研究生,许多学生至今仍记得当年高铭暄的嘱咐:“要博采众长,学成归国后,完善中国的法律体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军就曾被导师高铭暄先后两次送出国门。1996年在德国进修时,他收到了高铭暄从北京寄来的信,“冯军,你学习勤奋,毅力又佳,当然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很需要你这样的人才。”这封信,冯军一直保留至今。多年来,高铭暄为中国刑法学体系构建及刑法学国际交流所作的贡献,受到了学界的认可。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却又平易近人的“人民教育家”,用一生诠释着师者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