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宝鸡市渭滨区紧扣“二十字”总要求,探索实施“党建引领+产业推动+文明提升+基层治理+环境整治”的“五位一体”工作模式,构建多维度、立体化工作矩阵,为乡村全面振兴汇聚强大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筑牢“红色堡垒”,夯实党建基础。对照村级党组织建设标准化要求,持续推动“百村示范、千村达标”创建活动,实现44个村市级标准化建设全覆盖,7个村建成省级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先后下拨296万党费,改造提升16个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区级领导干部“村村到”,扎实开展镇村换届“回头看”和镇村班子届中分析研判,精准研判5类重点村,调整不胜任村党组织书记1人、驻村第一书记1人。持续开展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整顿,对4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落实“四个一”工作要求,一村一策,限时销号,逐年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造“特色品牌”,推动产业升级。聚焦“1+3+12”的总体部署和思路举措,围绕建设全域乡村旅游示范区目标,打造晁峪河、清姜河、茵香河3个乡村旅游综合体和12个3A级景区样板村。以农业产业优势为抓手,形成李家槽玫瑰、刘家村“龙山玉珠”葡萄、厥湾油桃、上川金耳、卒落“卒兴旺”黑小麦等特色品牌。推广石鼓现代农业园“代建代管代销”村企合作经营模式,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4个、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5个,专业合作社93个,注册商标26个。聚焦村集体经济发展短板,大力实施“削薄培强”行动,2023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益100万元以上的有10个村,占比22.7%,村集体经济总收益达4553.59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倡导“时代新风”,提升文明水平。建立健全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44个,组建红色宣讲队31个,宣讲党的理论260场次。以“我们的节日”为主要抓手,利用春节、妇女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慰问送学、文艺汇演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380场次,开展“三下乡”活动、戏曲进乡村活动40场次。定期开展“好媳妇”“十星级文明户”“渭滨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工作,寻找身边的好家风、好家训。融合移风易俗、卫生村等创建活动,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对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形成约束,为群众处理婚丧嫁娶、急难愁盼等事宜,持续推动移风易俗,提升群众精神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培树“治理样板”,优化基层服务。实施线上智慧村务服务信息平台和村级阳光事务工程,推行“党建+网格+N”模式,建立区、镇、村、组四级网格,进一步优化基层服务质效。“党建+金融”开辟乡村富民惠农新路径,建立乡村振兴金融e站19个,惠及群众3万余名。建立“三所联动”工作机制,整合政法力量向基层延伸和下沉,实现“一村一民警一法律顾问一调解委员会”全覆盖,守牢了化解基层治理第一道防线。开展“八五”普法,建立区级讲师团、部门联络员、普法志愿者三支普法队伍,创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28个。评选30个信用村,占比72%,石鼓镇茵香河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建设“美丽庭院”,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面推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托管式、自主式、互助式物业管理模式,落实农村基础设施“1+10”管护机制,整合资金、人员、项目等资源,全面开展“大整治、大提升”行动,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453吨,清理村内沟渠2368公里,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消杀1738次,推动环境顽疾彻底整改到位不反弹。积极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镇、健康村庄,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提质扩面,建成区级“美丽庭院”示范户200户,市级“美丽庭院”80户,高家镇高家村获评首批全省五美庭院示范村。

(通讯员 张宝平 马乖虎 冯嘉鑫)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