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亚6月20日电 (记者 毛雷)企业被行政处罚机关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信息被公示在信用中国网站,能否申请终止公示?

今年以来,三亚市海棠区通过“点对点告知提醒”“一对一服务指导”“专人跟踪流程”等措施,引导和帮助6家企业完成9条行政处罚信用信息修复。

据悉,某劳务有限公司派遣的工人在三亚市海棠区龙海路某工地施工未佩戴安全帽、工人驾驶皮卡车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行为被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执法人员巡查发现后,当场制止并纠正,于今年3月1日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行政处罚信息于3月7日起正式在三亚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信用中国等信用网站向社会公示。

“履行完行政处罚决定书明确的责任义务,并达到最短公示期3个月,可申请行政处罚信息公示终止,进行信用信息修复。”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海棠分局工作人员符静芊向某劳务有限公司发出了“点对点”提醒,一对一指导其填写了《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承诺书》,并出具《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申请表》,协助企业在信用中国平台上传相关修复材料,其行政处罚信息于6月中旬终止了公示。

据悉,与某劳务有限公司同期进行“信用信息修复”的某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某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某变电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因为“未取得《夜间施工许可证》违法施工噪音扰民”或“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项目场地内堆存的砂土未采取密闭式防尘网遮盖”等原因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罚信息被归集后同步在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

涉及信用信息修复的相关企业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政府职能部门的帮助,引导企业主动纠错、重塑信用。如今,信用中国网站上公示的公司处罚信息已修复,该公司不用再担心因为失信问题影响公司的发展,未来也将引以为戒,重视信用问题,做守信、立信的信用良好企业。

“信用修复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机制,公示行政处罚信息是为了打击行政违法行为,帮助企业修复信用信息是为了帮助企业良性发展。”三亚市海棠区营商环境建设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按照2023年5月1日起施行的《失信行为纠正后的信用信息修复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行政处罚信息属于失信信息的一类,归集后在信用网站上集中统一公示,满足相应条件可进行信用信息修复。海棠区将按照“谁处罚、谁修复”原则,向行政处罚相对人点对点告知最短公示期、信用修复的条件和流程等内容,“一对一”安排专人跟踪,引导和鼓励企业及时纠正自身失信行为,快速修复信用,恢复正常生产经营,降低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