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炸鸡、饼干、瓜子……这些口感酥脆的食物总是更受欢迎,为什么人们会对“脆”欲罢不能?

  嘎嘣脆=新鲜

5000万年前,人类祖先还是类似猴子的动物,那时它们可能主要以虫子为食,虫子坚硬的外骨骼吃起来恰好就是嘎嘣脆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人类祖先进入洞穴居住,会采集蔬果、谷物等食物,脆又在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感受到了食物的新鲜和安全。蔬果脆说明其脱离土壤和水不久,细胞内仍充满汁液,营养丰富。否则随着细胞水分流失,蔬果就会蔫坏甚至腐败,脆韧的口感也会消失。谷物脆则代表其被保存得很好,没有受潮发霉。

人们喜欢酥脆食物的天性或许就源自于原始社会的生存需求。

又脆又够味

小朋友最爱的可能是经油炸或烤制后外表金黄、香气四溢的酥脆食物。随着人类学会使用火来加工食物,食物变脆时还被添加了十足的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食材经过高温烹制,内部水分迅速蒸发流失,使食材中形成许多孔隙,从而变得酥脆。期间会伴随一系列化学反应,如食材中的糖发生脱水、氨基酸与一些糖类结合等,这会形成许多富含风味的物质,提升食物的味道。

于是,脆的口感也和诱人的口味紧紧捆绑在一起,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它的迷恋。

 声音大让嘴难停下

酥脆还会刺激听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假如你长时间只吃一道菜,越吃就会越觉得没滋味,这被称为“反应弱化”,即人会对一种持久的刺激变得麻木。但若你吃的是酥脆食物,咀嚼时会发出更大的声音,这会给你带来更强烈的感官信号,延缓反应弱化,让你觉得口中的食物更好吃,对酥脆食物也就能保持更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