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秋日三冲美如画

口 高岳山

三冲村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在汤池镇南侧,为马槽河发源地,东与马槽村相邻,南与桐城市,西与舒城县,北与果树村相接壤。

初秋,我去三冲旅游。阳光从天幕的罅隙渗漏,暖暖的。美人蕉,红的,黄的,卯足劲地开,像一柄柄利剑刺破天空。大丽菊也不甘示弱,冲锋陷阵,显示秋天的味道。

三冲汇流之处,一块巨大的石碑屹立在小河的东岸。不知这石块来自何处,圆润中泛出人皮肤般光泽,与三冲有缘,作为三冲的代言人,担子不轻。不过,也挺风光的,正面铭刻“三冲汇流,巢湖之源”,背面勒刻叶挺将军的诗句:“云中美人雾里山,立马悬崖君试看。千里江淮任驰骋,飞渡大江换人间。”此石想不出名都难了。

“大爷,为什么叫三冲呢?”

大爷娓娓而谈。涂冲、江冲、林冲,所以叫三冲。三个冲的的河水在此汇合,拧成一股绳奔向巢湖。

我边走边看。三条河,与其说是河,倒不如说是溪,水量不大,摩挲着鹅卵石,潺潺吟唱。河边庞柳居高临下凝视水流,默默不语。垂柳依依,发梢蜻蜓点水似地与水面缠绵呢喃。一声鸟鸣滴落,惊得柳枝害羞地离开水面,佯装自个儿让风梳理头发。水越过滚水坝,激起浪花,形成阶梯瀑布。河面不宽,落差不大,瀑布自然很温柔。它们是山村的孩子,没见过大场面,缺乏大格局、大气势,只是单纯得可人。河水清澈,游鱼逆水追逐嬉戏,那调皮的神态,特别是知难而上的精神让我自愧不如。

鱼儿逆水而行,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寻找河水的源头。三冲的源头在起风尖,也就是说巢湖的源头在起风尖。尖,是这一带方言,就是峰。山民把峰叫作尖,有骨子里的亲近。附近鸡鸣三市的荒草尖,佛教圣地二姑尖,都是以尖代替峰。尖尖的山峰,多贴切形象啊!

江冲小河的上游在寨凹,一说寨洼,原生态的山林,让人耳目一新。小河变成小溪,变成山涧,虽然宽度越来越细,但坡度越来越陡,水声越来越脆。如果小河下游流水声是男低音,到了中游就是男中音,上游就是男高音。再往上就得用假声,否则唱破喉咙,也难以达到嘹亮的声线。

沿着溪流上溯,来到寨洼巢源居旁,仰望,溪流像一根白色葡萄藤,又如一条银色的飘带,挂在山涧。一条稍宽的山涧平坦地流了一段距离,突然两块石头组成了一个窄窄的门,溪流赶紧侧身而过,没想到门槛下是陡直的山崖,收不住脚了,扑通一声,一头栽下去。摸摸头,还没有回过神来,又一个陡崖,连滚带爬直泻而下。踉跄爬起来,更傻眼了,更窄的路径,更陡的峭壁,索性缩身抱头纵身一跳。没想到这些优美的弧线,成就了著名的三叠瀑。

有河就有桥,水是河的血液,桥是河的骨骼。河水用甘甜的乳汁哺育这一带村民,灌溉着河两岸的庄稼。几座石桥,横跨两岸,既过人,也度人。桥上没有刻名,其实无须刻名,哪个冲就是哪座桥的名字,没名胜有名。三冲人实在,办事简练,绝不多此一举,更不会画蛇添足。

河边有栈道,便于休闲漫步。山村有了栈道,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男人足音铿锵,和着小河的流水声节拍,一首大合唱随风飘荡。女士脚步优雅,撑一把伞,高跟鞋敲击木板,其风景绝不亚于戴望舒《雨巷》里丁香姑娘。有水,有桥,有栈道,有美女,生动了整个画面。

“来三冲,冷泉不可不看。”一位大爷提醒我。世人皆熟悉王安石《咏东坑》“寒泉时所咏,独此沸如蒸”的诗句,因此冷泉备受冷落,都去汤池泡温泉,就不奇怪了。但三冲的冷泉可不一般,并非等闲之辈。它富含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矿物质元素,其价值不言而喻。口小簸箕大,不到一米深,清澈见底,几条游鱼悠闲升浮,吐着泡泡。泉水连接一条水泥沟渠,通向涂冲河。渠内平静,根本看不到水的流动。可到两个出水口,一个一水车出水量,一个半水车的出水量,终年从容不迫、不增不减地默默流淌。这就是神奇之处,我明白了大隐隐于野的道理。更为神奇的是,用此冷泉煮粥,绿莹莹,清香四溢,养胃养心,健康长寿。难怪三冲村是长寿村,冷泉居功至伟。我掬了一捧水喝下,甜津津的。

三冲村还有四个凉亭,都没名字。我转了一圈,心中有了自己的设计。一亭在江冲河边,有栈道相连,与石桥相接。一条栈道如一条小巷,雨中听风观雨,韵味十足,冠以“雨巷亭”似乎更有诗情画意。一亭在山脚,下有一泓清潭,有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意境,命名为“石潭亭”似乎顺理成章。如果再和琅琊山的醉翁亭相比,也有几分神似,起个“醉翁亭”未尝不可,但有东施效颦之嫌,不用也罢。在石潭亭之东,相距百来米有个亭子,居高临下,正面可眺望二姑尖、荒草尖(一曰望曹尖),侧面可遥望起风尖,“望尖亭”是不错的选择。至于冷泉上方的亭子,“冷泉亭”,“寒泉亭”,是比较理想的命名,只是直白了点。

月圆之夜,天上一个月亮,泉里一个月亮,一潭印月,浪漫洒脱,“观月亭”名字恰如其分。四个亭若再分别配上合适的对联:雨落河中游鱼戏,伞撑巷里美人娇。石潭虽小容日月,木亭无大醉乾坤。二姑尖望曹尖起风尖刺破天宇,江冲水涂冲水林冲水汇流巢湖(尖尖锥玉宇,水水汇巢湖)。一潭印月月知冷,三眼喷泉泉识人。亭的境界和品味呼之欲出。

河因水而有灵气,山因雾而有仙气。秋雨连绵,水汽丰足,三冲周边的山雾气升腾翻转缭绕,山头被雾气笼罩,让你不知道它们究竟有多高,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山中有仙,山中有佛,你尽管去想象。此时的山一改江北山的冷峻和执拗,有了江南山的温柔、婉约和妩媚。

人在三冲走,如在画中行。美哉,三冲!

作者简介

高岳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 安徽省作协会员,合肥市作协理事,庐江县散文家协会主席,在《诗刊》《青海湖》《诗歌月刊》《含笑花》《中华诗词》《人民日报海外版》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诗歌四百余篇。曾获第三届刘勰散文奖提名奖、“纪念新诗诞生百年——2017年桃花潭国际诗歌周”入围奖和首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现代诗入围奖。

▌素材来源:读揽庐江

▌实习编辑:王芷仪

▌投稿爆料:1017836470@qq .com

▌业务合作:微信 18725512537

▌ 声明: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及时联系小编,我们会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点亮和 转发扩散

给起早贪黑的小编
加加油打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