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持续审理好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必将汇聚起更加磅礴的法治伟力,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刘晓芬

责编|李旭

正文共2108个字,预计阅读需6分钟▼

近期,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023年度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和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两批案例,展示了这一年环境资源审判执法办案重点、亮点,为人民法院开展环境资源审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开启了该领域以案释法工作新篇章。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十年前,最高人民法院成立环境资源审判庭,承担起在司法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历史重任。十年来,人民法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能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用心用力用情守护良好生态环境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资源审判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仅2023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环境资源一审案件25.9万件,审结23.2万件。

本次发布的10件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涉及环境污染防治、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多个领域,体现了人民法院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进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坚定立场;发布的3件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严厉打击惩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态度和决心。

通堵点,向绿而行。只有高水平保护才能保障高质量发展。人民法院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疏通阻碍环境保护的堵点,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司法服务。在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9中,法院认为案涉风电项目系利用可再生风能资源进行发电的绿色产业,有利于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同时可能破坏生态环境,但综合考虑认为,该项目建设未对生态环境产生难以逆转的损害或存在损害风险,故不支持停止风电项目建设的诉讼请求。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裁判,明确行政机关具备的生态修复费用追偿主体资格,为促进生态环境及时修复、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治理提供范本。在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2中,在生态环境修复义务人不履行生态环境修复义务的情况下,法院支持行政机关要求义务人承担代为履行生态环境修复费用。

补短板,以人为本。人民法院依法能动履职,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一方面,全面回应人民群众提出的环境司法需求,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美好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发出司法建议等能动履职方式,深度参与社会治理,从源头上为维护群众生态环境权益排除障碍。在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3中,人民法院通过调解,促使被告主动停止使用“震楼器”,同时发出司法建议,引导电商平台采取下架、删除链接等措施,斩断“震楼器”的销售链条,实现了还“静”于民。在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4中,人民法院在实地勘查基础上,依法认定《噪声补偿协议》签约事实,判令某轨道公司履行给付补偿款的义务,并通过诉前调解解决了剩余165户村民与某轨道公司的纠纷,达到了“审理一案、化解一片”的效果。

聚合力,以治求效。人民法院坚持与职能部门协同治理,追求最佳生态效果。一方面,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主动与行政机关沟通,共同解决好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如在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8中,山东省济南市人民检察院诉某普医院等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案,人民法院除依法判决三家医院连带承担案涉放射源处置费用290万元外,针对案涉放射源违规闲置对环境公共安全造成潜在危险,依法发出生态环境保护禁止令,裁定先予执行全部处置费用,司法建议行政机关开展放射源排查并加强日常监管,协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权益。另一方面,积极促推执法司法衔接配合,支持行政机关发挥在环境修复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实现产业迭代升级、企业绿色新生、营商环境保障的有机统一。如在环境资源审判典型案例5中,法院经过联动调解,促使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江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牵头对某机械公司的老旧设备处理及产业升级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某机械公司撤回行政起诉。后该公司顺利转产高端精密仪器行业,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目标得以实现。

在依法审理生态环境领域第三方服务机构弄虚作假案件方面,从案例1法院对环评领域造假行为前后端一起罚、上下游一起治,到案例2依法支持行政机关认定未遵照国家规定进行检测就出具合格报告的汽车检测公司构成虚假报告并予以行政处罚,助推行政监管作用有效发挥,再到案例3判决某环境检测公司承担刑事责任以后,又在民事公益诉讼中判决该公司与排污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这些典型案例,体现了惩治与预防相结合、履职与共治相结合等原则。

广袤神州大地上,不断扩展的绿色版图,离不开法治的精心呵护。人民法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持续审理好各类环境资源案件,必将汇聚起更加磅礴的法治伟力,为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