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夏至三庚数伏”,明日夏至,入伏时间确定,今夏有多热?了解下。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6月下旬,距离夏至节气也就还有一天时间了。据了解,今年的夏至发生在公历6月21日,星期五,农历的五月十六。

夏至,可是一个非常不一般的日子。首先,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两个节气之一,另一个就是冬至。这两个节气是通过“立竿见影”得出的,在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夏至这天,白昼时间最长,夜晚最短,正午时分立竿无影,因此对于天文观测研究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夏至曾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据史书记载,“五月中,夏,假也,至,极也,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意思是说,夏至这一天是“阳极”,阳的增长到达极限,而物极必反,所以就有“阳极生阴”、“夏至一阴生”的变化。而正是因为这种哲学观念,导致夏至成为了同端午节一样重大的节日。

据悉,在宋代,夏至往往都有小长假,假期达三天。官员们就可以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消暑。而且夏至这天往往都有很多习俗,如“尝新”的习俗,就是品尝新粮制作的食物,以此来欢庆丰年;赠彩扇和香囊的习俗,就是妇女之间互赠彩扇,来驱热。

最后,夏至还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节点。尤其是对玉米、大豆、高粱等作物的“管护”工作,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期的管护是决定未来收成好坏的时期。

看得出,夏至这个节气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日子。

当然,夏至之后,是盛夏的开始,此时就不得不提一下“三伏天”了,因为“夏至三庚便数伏”,也就是说,伏天的开始要依据夏至的时间确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至三庚便数伏

据了解,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开始。所谓庚日,指的是古代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有“庚”字头的那一天。而庚日每隔十天出现一次,也就是一庚是10天。

而又因为,夏至这天是公历6月21日,干支纪年中的庚午月丙辰日,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在公历6月25日,庚午月庚申日,再加两个庚日20天,也就到了入伏时间。为此,今年的入伏时间就出来了,具体时间是在公历7月15日,辛未月庚辰日。

如此一来,今年的三伏天时间也就确定了。具体时间如下:

初伏:公历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公历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公历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看得出,今年的三伏天时间是从公历7月15日-8月23日,共计4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根据入伏时间可以看出,今年的入伏是在农历六月份,在古人眼里,就属于“晚入伏”。晚入伏有何特点呢?

俗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热死牛”。这意味着晚入伏,这个夏季就会比较炎热,连体格健壮的老牛都能热死。虽然这句俗语是夸张的说法,但足以看出晚入伏的炎热。

而今年正好是晚入伏,那么相对往年来说,大概率天气就会比较热。

而且,根据如今的气候变化,也不难看出,如今的温度相比往年同期已经高了不少。所以大概率可以断定,今年是个非常热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夏至马上到了,而夏至之后三伏天时间也就来了。大家一定要提前做好防旱防暑准备,以便可以安全度过三伏天。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夏至和三伏天的时间问题了。话说,你觉得今年三伏天会很热吗?你们那边的温度到多少了?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