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都讯 记者孙小鹏 实习生吴蒋琳子 通讯员余明 费思迎 日前,华南农业大学公布2024年本科招生计划。据了解,华农今年在全国计划招生9160人,较去年增加80人,是全省招生最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广东省招生计划7028人,包括物理类4312人、历史类2129人、艺术类587人,其他省(区、市)招生计划合计1950人,其他类型招生计划182人。

“今年,华农新增1个招生专业、2个招生方向,设置多个招生特色班。为提高考生满意度,学校在广东省按学科类型设置专业组,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求。同时,面向本科生实施‘优本直研计划’、开设微专业,致力培养拔尖创新型和行业领军型人才,力求实现学科专业‘升学就业前景好、学生学习兴趣高’的‘双赢’局面。”华农招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共设91个本科招生专业,按学科类型设置专业组

2024年,华农新增本科招生专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据了解,该专业为国家特设控制布点专业,主要面向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系统掌握在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及其利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能源、材料、化学、化工等专业知识,能从事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开发利用及其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及运行管理等工作的行业领军型新工科人才。

“例如,国产大飞机C919加注的生物航煤,正是运用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相关技术,将‘地沟油’变废为宝,成为航空燃料。”华农生物质能源与材料专业有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将采取小班制教学,目前拥有专职教师20人,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在本科阶段就实施导师负责制,学生入学后即双向选择导师。同时,还和国家能源集团、华润集团、广东省环保集团等大型能源、材料企业建立交流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学有所用。”

在已有的优势专业基础上,华农新设2个招生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际班)通过与国外大学开展学分互认项目,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系统科学思维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园艺(花卉)培养掌握花卉品种研发和培育技术创新、花卉多元产品开发、花艺环境设计等知识能力的专业人才,支持花卉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促进绿美经济效益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农今年共设有91个本科招生专业。为提高考生专业满意度,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及考生兴趣,华农今年在广东省按学科类型设置专业组34个,包括物理类专业组22个、历史类专业组8个、艺术类专业组4个,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

“华农是广东省招生人数最多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考生报考华农就读‘双一流’的几率更大。只要考生科学合理填报专业志愿,约70%的专业组专业志愿满足率可达100%,考生不用担心被调剂。其余专业组专业志愿满足率平均可达80%。建议考生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排位,参考前两年华农各专业的平均排位和最低排位,将感兴趣的专业组放在‘冲-稳-保’不同的梯队,提高录取机会。”华农招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介绍。

聚焦专业内涵发展,引领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今年,华农在创新招生和人才培养方面推出更多举措,聚焦专业内涵发展,引领新农科新工科新文科建设。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班实施导师制、小班教学,推免升学比例高。包括新农学本博贯通创新班、丁颖创新班、生物学理科基地班等,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的10个专业。

行业领军人才培养班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包括温氏班、长隆班、索菲亚班及ACCA、CFA等国际执业资格认证创新班等,涉及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的6个专业。建有温氏集团、农业智能机器装备、大北农、机器人工程、微达安等8个省级产业学院,以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数字农业工厂等7个校级产业学院。

学科交叉融合特色班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培养行业紧缺人才。包括智慧农业、低碳农业、乡村振兴、大数据等方向,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管理学的10个专业。

实施“优本直研”计划,在部分优势专业遴选优秀本科生,采用“3+1+X”的培养模式,开展本研贯通培养,搭建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培养的“立交桥”。研究生阶段2年可答辩申请授予硕士学位,特别优秀者可申请直博。

开设微专业,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多样化需求。在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围绕某一特定领域、研究方向或者核心素养开设一组核心课程。课程聚焦科技前沿、战略性新兴产业,兼具科学性、前沿性、适应性和技术技能应用性,旨在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能力、相关专业素养和从业能力,适应产业新发展。修读微专业不收费,学校会为完成全部课程的学生发放微专业结业证书。

图片:通讯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