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一大帮人同时汇集一起,整齐队列站立,等着“教主”洪秀全站上高处,然后振臂一呼“我们起义了!”

金田起义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早在几个月之前,广西紫荆山地区以及周边的“拜上帝会”会众,纷纷朝桂平县金田村集结,大家都要赶在1851年1月11日之前抵达。最初目的并不是参加什么起义宣誓,而是参加他们的“教主”洪秀全38岁的生日庆典。造反可是灭族的大罪,如果事先就跟这帮“会众”讲清楚是集结造反,估计没几个人会去。

但是,洪秀全却借着“会众”聚集给自己庆生的机会,公开宣誓起事,正式向清廷宣战,让所有的会众在造反这件事情上“生米煮成熟饭”,只能跟着他一条路走到黑。

各地“拜上帝会”的会众在向金田村集结的过程中,不断遭到清廷正规军和地方团练的围追堵截,与清军的战争,早在宣布起义之前就已经开始了,而且冲突激烈,双方互有死伤。

“拜上帝会”第一次与清朝正规军较大规模的交战,发生在宣布起义的半个多月前。洪秀全、冯云山当时正在思旺传教,被清军围困,形势危急。杨秀清派出手下干将蒙得恩,率领千余会众,猛攻驻扎在思旺墟的浔州副将李殿元所部清军,一个回合就大败清军,救出洪、冯二人回到金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思旺墟一战,起义军初露锋芒,之前各地“会众”与地方政府军的冲突,清廷一直以为是当地的“天地会”在小打小闹。此战之后,清廷才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当地及周边的政府官员开始全力围剿。贵州清江副将伊克坦布、松桃副将清长、浔州知府刘继祖、桂平知县李孟群等人,带领各地清军和团练纷纷向金田村合围。

趁围攻金田的清政府联军还未站稳脚跟,上万名会众在头领们的带领下蜂拥四出,他们披发持剑,着魔了似的不顾生死地冲杀向清军。清军从来没见过这样的阵仗,完全没有心理准备,面对漫山遍野的狂徒,吓得魂魄四散,还未接触就溃不成军,争先恐后地往回跑。

领军将军伊克坦布提剑督阵,无奈溃军如洪水,伊克坦布被自己的士兵撞倒,冲上来的“拜上帝会”会徒一刀将其砍死,光荣地成为了第一个阵亡的将军,与其一同战死的还有三百多名清军。

围剿失败、将军阵亡的消息传至京城,大清朝廷大为震惊,开始派重兵名将前往广西清剿。湖南提督向荣、云南提督张必禄分别带领楚兵和黔兵被调往广西前线。随后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也被重新起用担任钦差大臣兼任广西巡抚,负责广西清剿的总指挥。不料林则徐还未踏入广西就病死在赴任途中,清廷又急调原两江总督李星沅接替林则徐,统帅两广、云贵、湖北、福建多地的清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继位不久的咸丰皇帝仍不放心,为加强前线的指挥协调,又派出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前往广西督师,这人就是文华殿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赛尚阿可不同寻常,他是满蒙贵族,蒙古正蓝旗人,在道光一朝已是军机大臣、理藩院尚书,咸丰继位更是委以首辅重任,算是当朝宰相,当时清廷文臣的第一人。与之同行广西的,还有一大批京城的八旗清军。

集结在金田周边的清军越来越多,太平军为避免被清剿的命运,开始有序转移,一路不断打胜仗,并顺利攻占了第一座“大城市”永安州府。清军围追堵截不成,急忙向永安城集结。但是,被打怕了的清军不敢贸然攻城,只在城外深壕高垒,结营扎寨。

头脑清醒的太平军首领担心被困断了粮草,决定突围而出。1852年4月5日,这天夜里大雨磅礴,漆黑一团,城中的太平军突然杀出永安城。清军猝不及防,太平军趁机冲杀突破清军防线。

清军百战猛将、广州副都统乌兰泰,立即反应过来,率部尾追掩杀,斩杀了两千多太平军。以为太平军已经溃败不堪,乌兰泰所部乘势一路无所顾忌地追杀。不料太平军退而不乱,根据有利地形巧妙设伏,清军毫无防备,被打得大败。领兵追杀的郧阳总兵邵鹤龄、凉州总兵长寿、河北总兵董兴甲、天津总兵长瑞4名高级将领全部阵亡,几千清军伤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平军趁机摆脱清军的追杀,调头向北,直扑广西省府桂林。有勇有谋的太平军,先是派一股小部队穿上清军的军服,慌称是向荣所部清军进城协防。恰好向荣本在桂林城中,计谋被识破后,太平军转而在城外扎营,准备强攻桂林。但由于桂林城墙坚固,清军各路援军也越来越多,太平军无奈只好撤围桂林杀向兴安。

太平军虽未攻下桂林,却在桂林攻城战中,用炮炸死了清朝大将乌兰泰。乌兰泰,可非凡人,他是满洲正红旗,八旗名将,若非早早沙场阵亡,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很可能后来的清朝历史上不会有僧格林沁、多隆阿什么事了。

太平军从金田起义到撤围桂林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还没走出广西,清军就阵亡了一个副都统、四个总兵和一个副将。

都统、总兵和副将是什么级别的武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军入主中原,靠的是八旗将士。八旗直属朝廷,分满洲、蒙古和汉军八旗,每旗设都统一人,为从一品衔,副都统二人,为正二品衔。都统是清朝全国各地“驻防八旗”的最高长官。全国都统、副都统本就不多,而且大多都统职位被皇室亲贵兼任,真正掌握八旗军队的都统与副都统的人数屈指可数。

除了都统管理八旗军,清朝在各地还设总督,拥有数省军、政大权,是地方武职的最高级别,统领绿营兵,级别大概相当于现代的大军区司令;总督之下设提督,是一省的最高军事长官,相当于现代的省军区司令;省以下的某些重要城市,设镇并驻军,主管一镇军队的主官为总兵,相当于现代的独立师的师长;总兵以下协助镇守的武官为副将,相当于副师长或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