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9月11日,毛主席正在枣园窑洞内盯着一张作战地图出神,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身旁的桌沿。

那个时候,全国抗日局势已经明朗,毛主席正在为我军接下来的部署绞尽脑汁。

“报告!”

就在这个时候,警卫员慌忙闯了进来。

当他看到主席正在聚精会神地工作时,立马意识到了自己的唐突,便又赶紧退了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见警卫员满头大汗的样子,毛主席料想到一定是有紧急的事情,赶紧将他叫了进来。

“有什么事?”毛主席一边说着,一边继续凝视着地图。

见毛主席发问,警卫员便如实汇报道:“主席,彭雪枫牺牲了。”

话音刚落,毛主席整个身躯微微一震,在地图上比划的手也止不住地颤抖。

半晌之后,毛主席平复了一下心绪,再次问道:“你刚才说什么?我没有听清。”

他哪里是没有听清,只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警卫员抿了抿嘴,还是重复了一遍:“报告主席,彭雪枫同志在战场上中弹牺牲了!”

这一次的声音更加洪亮,余音在整片高原上回荡、久久没有消散。

经过这一次确认之后,毛主席的身体仿佛被抽空了一般,疲惫地摸索着身后的椅子,缓缓坐了下去。

“我知道了,你先去忙吧。”

警卫员走后,毛主席落下了眼泪。

思虑再三之后,他拿起桌上的铅笔,奋笔疾书了一道长达70字的挽联。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山河破碎,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雪枫

那么,彭雪枫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他牺牲之后,毛主席如此悲愤,竟然坚持拖着疲惫的身体,洋洋洒洒为他写下如此之长的挽联呢?

1

1907年9月9日,彭雪枫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七里庄的一个农民家庭。

按当时的家庭条件来看,彭雪枫极有可能像村子里的同龄人一样,为了家里的生计问题四处奔波,要么给地主大户种田放牛、要么随便找个杂货铺当学徒,累死累活只为混到一口饱饭。

好在彭雪枫的父亲足够开明,而他的伯父又是镇上学堂里有名的私塾先生。

所以当彭雪枫七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送他到学堂里读书。

作为穷苦出身的孩子,彭雪枫十分珍惜这份机会,十分刻苦地学习,甚至达到了不眠不休、挑灯夜读的地步。

1921年,14岁的彭雪枫靠自己的勤奋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位于天津的南开中学。

正当他打算在学校里继续刻苦钻研的时候,家里却发生了大变故,已经无法再继续供应高昂的学费。

为了能够继续学习,彭雪枫找到了校长余心清,声泪俱下地诉说着自己的种种不易,希望学校能够继续收留自己,

听了他的诉说之后,余心清十分同情彭雪枫,于是在南开中学下属的一所小学为他谋了份兼职国语老师的差事,每周需要抽出两天时间到小学讲课,才能继续留在学校里读书。

彭雪枫一遍上课、一遍到小学教学,每天都过得十分疲惫,即使如此,他还坚持抽时间到图书馆游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偶然的机会,彭雪枫拿起了一本名为《新青年》的报刊,彻底激起了他对于思想解放的渴望。

1925年5月30日,五卅惨案爆发,上海两千多名学生走上街头、抗议日本资本家的压迫剥削行为,却遭到了当地巡捕房的惨烈镇压,最终酿成了1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150多人被捕的悲剧。

此消息一出,举国震惊。

这件事也让彭雪枫意识到,要想维护学生的利益,就必须团结起来、成立自己的组织。

于是在不久之后,彭雪枫成立了学生自治会、亲自担任会长,并在不久之后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凭借着学生领袖的身份、和在学生工作中做出的突出成绩,不久之后彭雪枫转为共产党员。

1927年初,彭雪枫参加了我党在北京南苑领导的农民暴动,也就是从此刻开始,他完成了从一名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开始辗转京津冀,以及河南、山东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带领当地老百姓开展学运、农运活动。

在历次学生运动和农运运动的过程中,彭雪枫靠激昂的演讲掀起群众们的革命热情,并且一马当先,冲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1930年,因为工作上的需要,组织上命令彭雪枫火速赶往湖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不知道究竟有什么任务,但组织上的命令彭雪枫向来严格执行,于是在简单收拾一番后、便踏上了前往湖北的火车。

刚刚到达目的地,彭雪枫就见一个身材高大、大约30岁左右的中年男人。

“你就是彭雪枫?”

刚一见面,这名中年男人便板着脸、十分严肃地问起自己的身份。

彭雪枫虽然年纪小,但领导了这么多次学运、农运活动,心理上也越发坚定,所以面对这个面容粗犷的大汉倒也毫不畏惧,径直回答道:“我就是。”

谁料这个男人抢先一步伸出了手,笑着说道:“真没想到你这么年轻,介绍一下,我叫彭德怀。”

彭雪枫这才明白,原来眼前这个人正是参加过北伐战争,领导过平江起义的彭德怀。

组织上让彭雪枫到湖北,就是为了对他委以重任。

就在不久之前,红五军、红八军正式合并为红三军团,由彭德怀担任军团总指挥。

而作为该军团主力部队的第四师,却缺少一个政委。

政委是一支部队的政治主管,主要负责战士们的思想、生活工作,战争时期也要配合军事主官进行战略部署、战斗指挥等工作,十分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经过组织上的深思熟虑,最终选定由彭雪枫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政委。

2

1934年,老蒋集结百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展开第五次“围剿”作战。

因为当时中共中央实际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中央苏区的红军将士们屡战屡败。

为了保存实力,中央红军被迫撤出苏区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之路。

1935年9月12日,我党高层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将军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和军委纵队合并改编为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最终推选彭德怀任陕甘支队司令员、毛泽东任政委、林彪任副司令员

在陕甘支队战斗序列之下,又分为3个纵队。第1纵队由林彪任司令员、聂荣臻任副司令员,第2纵队由彭雪枫任司令员、刘亚楼任副司令员,第3纵队司令员为叶剑英

也就是说,此时的彭雪枫已经是可以比肩林彪、叶剑英等红军军事巨头的存在。

在他指挥的第1纵队中大将如云,肖劲光、罗瑞卿、陈赓、刘亚楼、李天佑、张爱萍等等,他们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都属于开国上将、乃至大将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等到1936年长征结束之后,红一军团番号恢复,战斗序列包括红1师、红2师、红4师、红1团、红13团。

彭雪枫则顺理成章地恢复红4师政委职务。

1936年,彭雪枫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要找他谈话。

主席究竟要找自己谈什么?彭雪枫有些捉摸不透,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见到毛主席之后,竟会爆发一场如此猛烈的争执。

刚一见面,毛主席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你是红三军团出身的,现如今陕甘支队改编成了红一军团,却没有恢复红三军团的番号、而是改成了你们的红4师,你们上上下下有没有什么意见?”

此言一出,犹如一根钢针直刺进彭雪枫的心窝。

对于撤销掉红三军团番号的事情,彭雪枫并没有十分强烈的意见,可是红4师成立之后,组织上却将红一军团的干部们安排进来,这一点让彭雪枫有些想不通。

见毛主席提起这个问题,彭雪枫干脆回答道:“番号的事情将士们没有意见,可是组织上屡屡将原来红一军团的干部们派过来任职,意见倒是不小。”

话说一半,彭雪枫见主席没有表态,继续说道:“再这样继续下去,军心恐怕就不稳定了。”

这一番话,让毛主席十分生气。

军队里最忌讳的就是搞山头主义,那些干部们聚在一起久了、就容易拉帮结派,甚至还会干出违抗命令的事情来。

而彭雪枫的一番话,恰恰就有这样的倾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毛主席气愤地拍案而起,指着他说道:“你不要再说了,这是完全的山头主义!”

彭雪枫也毫不示弱地站起来,拍打着桌子怒吼道:“我的这番话只有山头、但并不存在主义的问题。”

毛主席没有想到,彭雪枫会做出如此激动的反应。

他也意识到,争吵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于是平复了一下情绪后问道:“那我倒要听听,你的这个‘只有山头、没有主义’究竟是什么意思。”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失态,彭雪枫也冷静了下来,只见他缓缓说道:“南昌起义之后,我们在全国建立起了大大小小上百个革命根据地,这不就是山头吗?”

“山头虽然存在,但都是为了革命、奉行的都是共产主义,所以不能扣上‘山头主义’的帽子。”

毛主席淡淡地点了点头,十分认可这种说法。

彭雪枫虽然当着主席的面拍桌子,可事后却没有受到任何处分,反而得以进入抗日大学深造学习,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心胸的宽大。

3

1937年,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之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组成抗日统一战线,工农红军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彭雪枫已经从抗大顺利毕业,奉命担任八路军第4纵队司令员。不久之后,第4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

虽然当时国共处于合作时期,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依旧打着自己的小算盘。

1940年,国民党陆军中将汤恩伯被任命为鲁苏豫皖边区党政分会主任、兼第31集团军总司令。

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汤恩伯率领手下10万大军四处寻找新四军驻地,企图将其全歼。

为了自保,彭雪枫带领第4师的战士们顽强抵抗,依靠山林间的地形优势开展游击战,痛击国民党反动派势力。

不仅如此,彭雪枫虽然只是一个师长头衔,但却四处进行抗日宣传、训练队伍,带出了3万多的正规部队、以及12万多人的地方民兵武装,一手创建了豫皖苏、淮北两块抗日革命根据地。

1944年8月,彭雪枫带领第4师主力部队来到了泗洪县半城镇大王庄,在这里举行了西征誓师大会。

休整了几天之后,第4师打打响了西征的第一枪,在肖县歼灭国民党反动派300多人、击毙敌纵队司令员王传授、俘虏了1300多人。

首战告捷,这让第4师士气大涨,彭雪枫也打算抓住时机、带领部队一鼓作气继续向西征讨。

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他们屡战屡胜,可就在1944年9月11日的一场战斗中,彭雪枫正在前线坐镇指挥,一颗流弹不偏不倚、正巧击中了他的心脏。

噩耗传来之后,毛主席、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人大为吃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彭雪枫只不过才37岁的年纪、就取得如此成绩,日后更是能有一番大的作为。

为了祭奠这位名将,1945年2月7日,我党高级干部们在延安为他举办了盛大的追悼大会。

抗战结束之后,彭雪枫的遗体被妥善安葬在江苏省泗洪县半城镇的一处墓园。不久之后,由于蒋介石挑起内战,彭雪枫墓也遭到国民党军队的蓄意破坏。

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彭雪枫将军的墓才得以重建。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发布的新中国36位军事家名单中,彭雪枫将军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是后人对其军事才能和贡献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