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形势千年壮,三国英雄一笑空。

有勇有谋的才子能够指点江山,谈笑间使得城郭灰飞烟灭,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河山飘零之际正是各大贤人发挥作用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这个混乱的时代,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有不少人物即使到了现在也依旧家喻户晓。譬如卧龙先生诸葛亮,他的聪明才智、他的赤胆忠心让人敬佩不已。

不过,在三国谋士之中诸葛先生的智慧却只能排在第六位。这是什么原因?排在他前面的几位又是什么人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其他五个人是谁?

三国中的十大名士

说起诸葛亮很多人谁都会竖起个大拇指,因为他不仅才华出众,人品也让人非常敬佩。

从三顾茅庐到赤壁之战,从献上出师表到挥泪斩马谡,这一桩桩一件件都体现着诸葛先生的盛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三国谋士的排名中,却仅仅只占得了个第六名,那么排在他前面的五位高人是谁呢?

曾经有一些专家对三国的谋士进行了一个排名,大致序列如下:

陈宫、徐庶、沮授、司马懿、诸葛亮、法正、郭嘉、鲁肃、荀彧、毒士(倒叙)

这样一个排名合理吗?咱们分别来看一看前五位都做了什么事情。

第一位是贾诩,他是今天的甘肃武威人,也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功臣。从个人出身上来看,贾诩是通过“举孝廉”被朝廷重用的,也说明他的德行被邻里乡里所认可。

第一关通过后,贾诩又经过了各地官员的考察,并在最后通过了天子的鉴定,成功进入了官场。少年时,贾诩曾遇见叛乱的贼人,那个时候就已经显露出过人的才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欺骗贼人说自己是名震四方的将军子嗣,使得贼人害怕不已,从而不敢加害他,这样一种手段与思维几乎贯穿了贾诩的一生。

李郭之乱中,贾诩凭借自己独到的见解,将二人间的矛盾暂时化解,三人齐心免除了百姓的一场战乱。

建安三年,贾诩为自己的主君张绣献了一条计策,于宛城大败曹操。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他门下有许多奇人异士为其效力,然而这些门客都没能看破贾诩的计策,足以说明他的智慧与智谋。

官渡之战,贾诩认为袁绍必败便提前劝说张绣归顺,大局也果然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赤壁之战时,贾诩曾献计于曹操不应劳师动众讨伐东吴,结果曹操不听最终大败而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决马超之时,贾诩献上离间之计让西凉军发生了内讧,曹操轻而易举取得了胜利;

在立储之时,贾诩劝说曹操不可废长立幼,还以刘表的故事来举例,最终稳定了曹魏政权的传承。

回顾贾诩的一生,虽说他曾为多个主君卖过命,不算是多么忠诚的谋士,然而三国时期就是如此,人为财死、良禽择木而栖,贾诩的所作所为也是为了自己的人生与事业。

也因为他的某些计策过于刁钻毒辣,以至于被后人称之为“毒士”,这两个字也算是名副其实,可又何尝不是一种大智慧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彧和郭嘉

第二位是荀彧,他是今天的河南许昌人,也是曹操手下的一员谋士。他和贾诩一样都是通过举孝廉而成为官员的,品德上自然过关,以忠君爱国为做人原则。

少年时期,荀彧就被称作是“王佐之才”,这样的赞誉整个三国都没有几个人能得到,董卓、袁绍等人都曾招揽过他,但最后却靠着过人的眼光选择了曹操。

荀彧为曹操制订了不少宏伟蓝图,曹操前期势力小、过于激进,荀彧建议他静下心来发展豫、兖州两地继续力量,也正是这段时期使得曹操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刘协落难洛阳,荀彧再度建议他将其接到洛阳,挟天子可令诸侯;攻打袁绍的时候,也是荀彧在许昌为曹操巩固大后方,这才有了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荀彧为曹操前期发展规划了许多军事路线,提供了许多军事战略,可以说曹操的丰功伟绩,离不开荀彧在背后的默默付出与支持。

可惜的是,这样一对君臣却在最后“曹操称王”一事上分道扬镳,荀彧因曹操而辉煌却也因为曹操而死,可悲可叹。

第三位是郭嘉,此人也是曹操门下的谋士。郭嘉原本是袁绍的手下,后来因看不上袁绍的为人,转而投靠了相对军事实力但为人却果断的曹操。

官渡之战中,曹操自己都怀疑自己能不能击败袁绍,但郭嘉却站出来提出了“十胜十败”之说,给足了曹操信心和理论上的支持,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有郭嘉一般的功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绍死后北方四州陷入混乱,郭嘉审时度势让曹操率军北上,并且利用袁绍二子之间的矛盾让曹孟德以逸待劳。

果不其然曹军最后趁着袁绍儿子内乱,不费一兵一卒取而代之占据了北方四州、实力大增。

曹操有很多谋士,但对其最了解的莫过于郭嘉,两人关系亲密犹如朋友一般,可惜郭嘉英年早逝,赤壁之败后曹操曾说“若奉孝在,何至于此......”

郭嘉在三国的历史上虽然短暂却大放异彩,陈寿、曹操、李隆基、罗贯中等人对其都有很高的评价,说他是天生的英雄豪杰:

“腹内藏经史,胸中隐甲兵,运筹如范蠡,决策似陈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正与鲁肃

法正其人,关于他有句话想必很多人都听说过“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此人堪称搅动天下局势的奇人,就连诸葛亮也不曾受过这样高的赞誉。

法正是刘备帐下的实力军师,和诸葛亮惺惺相惜,诸葛亮负责在后方处理军务,法正就跟随在刘备身侧为刘备献计。

在他的出谋划策之下,刘备即使面对强大的曹操也是丝毫不胆怯,还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拉拢士族、进取汉中。

很多人对法正都不了解,简单来说刘备能够入主巴蜀占据益州和汉中,他的成功离不开像法正这样的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正还著有一书叫《与刘璋笺》,类似于诸葛亮的《出师表》一般。

在其中也详细描述了自己对刘氏家族的忠诚,向刘璋诉说了不少未来的为君之道,受到了当时人民的一众赞扬。

只不过刘璋的思想与法正的思想存在分歧,如此一来他便与刘备走到了一起,帮助后者在巴蜀之地打下了一片天,使得三国局面从此形成。

对于鲁肃很多人都熟悉且陌生,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将其塑造成而来一个懦弱、受欺负的人,但真实的鲁肃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孙策死后孙权继承皇位,他最信任的一个人就是鲁肃,也是因为鲁肃的存在得以稳住大局。另外,第一个提出“天下三分”的是鲁肃,赤壁之战促成孙刘联合的也是鲁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来评价鲁肃这样一个人呢?影视剧《三国演义》中在赤壁的战场上,所有对诸葛亮的积极描述都可以视为鲁肃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