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8月4日,身为苏联最高领导人的戈尔巴乔夫来到了黑海沿岸的克里米亚福罗斯。

按照惯例,每年的8月份,是苏联首脑休假的季节。

而这时候的克里米亚,气候温暖舒适、而且景色宜人,便成了旅行度假的首选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不过,戈尔巴乔夫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只是在黑海畔的别墅里住了半个月时间,国内形势就彻底变天了。

一群苏联政府高官,自发组建起“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并且擅自闯进了这座“最高领导人别墅”。

他们不仅限制了戈尔巴乔夫的人身自由,还逼迫自己的顶头上司、立即签署命令让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任谁看来,这无疑都是一场赤裸裸的政变,就像20多年前勃列日涅夫对待赫鲁晓夫那样,他们想从戈尔巴乔夫手中夺过权力的指挥棒。

那么,参与这场政变的政府高层都有谁呢?他们为什么要铤而走险?

当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之后,身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统的叶利钦,又会做出怎样的应变举动呢?

要说起会发生八一九事变的原因,还要从苏联内部的加盟共和国纷纷闹“独立”开始说起。

1990年3月11日,立陶宛政府发表声明,要脱离苏联的控制,谋求独立,并声称要恢复作为独立国家的全部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这份单方面的宣言,苏联政府当然是不会认同的,其最高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当即回绝了这一要求。

要知道,19世纪的时候,18世纪末期,立陶宛公国就被全部并入了俄罗斯版图。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立陶宛宣布独立,并在1918年建立起了苏维埃政权,与白俄罗斯联合建成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德国法西斯入侵立陶宛,将其所有领土纳入了自己的版图。

这对于苏联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但那个时候,德国近200万大军正朝着莫斯科发起攻势,苏联此时已经自顾不暇。

直到1943年库尔斯克决战苏联胜出之后,整个二战欧洲战场的形势才得以扭转,苏联才有能力慢慢地收复失地,最终将立陶宛再次收入囊中。

由此可见,对于苏联来说,立陶宛这块土地得来不易,怎么肯眼睁睁看着他独立出去呢?

虽然在苏联政府的强硬态度下,立陶宛谋求独立这件事暂时搁浅,但却像一块石头投入水中,激起千层浪。

在之后的半年时间里,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等多个加盟国先后发表了独立声明。

而当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之后,也迫不及待地于1990年6月12日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声称俄罗斯拥有绝对的自主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戈尔巴乔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同意这些加盟国独立,那么苏联政府就成了一个空壳子。但如果继续以强硬态度反对他们独立,势必会激起前所未有的矛盾。

最终,软弱的戈尔巴乔夫选择了妥协,他与叶利钦、还有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秘密联系,决定等自己黑海度假结束之后,便和他们签署新的同盟条约。

条约的内容很简单,戈尔巴乔夫给予加盟共和国自治权力,而加盟共和国则要维护苏联形式上的存在。

对于戈尔巴乔夫而言,他最大的诉求就是苏联不要毁在自己手上,哪怕是维持形式上的存在。

可是,新同盟条约还没来得及签订,戈尔巴乔夫等人的口头协定便遭到了泄密,几天之后,俄罗斯新闻报便报道了这条消息。

这个消息引起了苏联强硬派的不满,他们当即组建了国家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要求戈尔巴乔夫立即签署实行紧急状态的命令,让军队接管城市。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成员都有谁。

苏联副总统亚纳耶夫、政府总理帕夫洛夫、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巴克拉诺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内务部长普戈、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农民联盟主席斯塔罗杜布采夫、联合会会长季贾科夫、克格勃保卫局局长普列汉诺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份人员名单上可以看出,戈尔巴乔夫已经丧失了身边同僚们的支持。

1991年2月18日中午,戈尔巴乔夫刚刚与副总统亚纳耶夫通完电话,将自己准备第二天返回莫斯科的消息告知对方。

到了下午4点50分左右,贴身侍卫长列夫列也茨神色慌张地来到戈尔巴乔夫身边,俯身小声说道:“总统,门外有一群人要见您。”

对于这个消息,戈尔巴乔夫感到有些疑惑,同时心中也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因为自己并没有邀请任何人来总统别墅,事先也没有收到任何来访请求。

戈尔巴乔夫盯着列夫列也茨质问道:“为什么不赶走他们。”

这时,列夫列也茨才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是普列汉诺夫带着他们来的。”

就在两人谈话之间,房门打开,以普列汉诺夫为首的一群人气势汹汹地走了进来。

戈尔巴乔夫赶紧安抚了他们,随后抽身来到卧室,准备给莫斯科打电话。可是,接连拿起了几个话筒,都没有任何信号。

此时戈尔巴乔夫意识到,他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就连电话线都被切断了。

当天晚上,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便下达了软禁戈尔巴乔夫的命令。一个团的兵力将总统别墅团团包围,并且还用两辆牵引车把总统专机堵在了跑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8月19日早上6点,副总统亚纳耶夫通过广播发表声明,因为戈尔巴乔夫身体健康出现问题,已经无法履行总统职责,即日起,自己将担任代理总统,处理国内的一切问题。

紧接着,亚纳耶夫就签署了总统令,苏联进入为期6个月的紧急状态,部队迅速开往城市的各个街头。

此时,身在莫斯科白宫的叶利钦明白,如果戈尔巴乔夫下台,那么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下一个目标就是自己。

于是,叶利钦带领手下们走上街头,指责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所作所为,无异于恢复苏联的政治铁幕统治。

为了煽动群众,叶利钦还站在坦克车上慷慨激昂地说道:“各位俄罗斯国民,我们合法选出的总统被逼下了权力的座椅,我们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是违法组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利钦的这种举动无疑引起苏联强硬派的憎恨,8月20日下午,亚纳耶夫当即任命加里宁将军为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准备对俄罗斯联邦政府大楼白宫发起进攻。

而叶利钦不甘示弱,对不久前从苏联军队投靠过来的科别茨委以重任,由他担任白宫临时防卫总部指挥员。在接到任命的那一刻,科别茨感动流涕,当即表示自己将誓死捍卫叶利钦。

8月20日晚,苏联代总统亚纳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联合下达了进攻的命令。

克格勃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和维姆佩尔组迅速朝着莫斯科白宫出发,莫斯科俄罗斯特种警察部队、内务军捷尔任斯基师、三个坦克连和一个直升机中队则负责配合支援。

按照亚纳耶夫等人的设想,这样一支强悍的部队肯定势如破竹,白宫临时组建的防卫总部必定不堪一击。

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不久之后传来了消息,白宫外集结了数万名游行示威的群众,他们用血肉之躯将政府大楼保护了起来,不允许任何人靠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这种情况,亚纳耶夫只能无奈地下令暂停行动。

随后,莫斯科市市长波波夫、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开始公开反对国家紧急状态安全委员会、选择支持叶利钦,其他地方政府也开始纷纷响应。

而此时,军队内部也出现了倒戈,阿尔法小组更是拒绝执行由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下达的命令,原本驻扎在莫斯科郊外、等候命令的其他部队,此刻也拒绝接受调动。

最终,在一片反对声中,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告解散。

8月21日,苏联紧急状态宣布取消,而被软禁了3天的戈尔巴乔夫也终于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面对记者的采访,戈尔巴乔夫胸有成竹地说道:“我已经完全掌控了局势,与外部中断的联系也已恢复。”

当天深夜,戈尔巴乔夫就乘坐叶利钦安排的专机回到莫斯科。

参与政变的内务部长普戈饮弹自杀、其他人全部被逮捕。

8月23日,戈尔巴乔夫组织召开了人民代表大会,准备借着这次瓦解政变的契机,宣布自己将签署新同盟条约,给予加盟共和国自主权。

可是没有想到的是,戈尔巴乔夫还没说完,原本在台下坐着的叶利钦竟然自顾自走上了主席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利钦此时已经改变了主意,他想让俄罗斯彻底独立出去。因为此时,戈尔巴乔夫已经没有了跟自己谈判的筹码。

在主席台上,叶利钦要求苏共立即停止在俄罗斯的一切活动,并且威逼戈尔巴乔夫与自己一起签署总统令。

最终,戈尔巴乔夫妥协了,眼睁睁看着苏共机关被一个个地查封、党内的财产被收缴、工作人员被驱逐,却无能为力。

或许,此时的戈尔巴乔夫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可悲。就在两天之前,他还在媒体上信誓旦旦地说自己掌控全局。可是今天,就如同傀儡一般被叶利钦使唤。

8月24日,羞愧难当的戈尔巴乔夫选择了辞职,苏共中央彻底解散,原本的15个加盟共和国全部独立。

苏联,正式解体!

可以十分肯定的说,八一九事变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参与事变的亚纳耶夫、亚佐夫、克留奇科夫等人负有主要责任。

正是这场事变,让叶利钦意识到,戈尔巴乔夫在党内的地位已经一文不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恰巧,苏共内部有能力的人,都因为这场事变遭到了清洗,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挠叶利钦的阴谋。

试想一下,如果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戈尔巴乔夫就能维持自己在党内的威望,虽然苏共强硬派们看不起戈尔巴乔夫,但也绝对不会容许叶利钦胡作非为。

等到新同盟条约签订之后,苏联或许还能维持形式上的统一。

只可惜在一次次荒唐的改革中,苏联政府已经民心尽失。而在关键时刻,强硬派们做错了选择,最终让叶利钦有机可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