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江区民政局从加强救助精准性入手,切实把制度机制的完善作为提升救助水平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动态调整、探访关爱三大机制,努力推进基层社会救助不断向规范化发展。

监测预警机制。健全低收入群体主动发现、动态监测等机制,综合运用走访排查、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全区低保、特困人员等群众进行入户调查,对潜在救助对象进行排摸,精准掌握困难群众家境情况,主动发现救助对象。2024年以来,按照省民政厅《关于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工作方案》(吉民发〔2021〕8号)文件要求,该区已纳入农村低保213人,给予临时救助81人,发放临时救助金11.52万元,纳入特困16人,确保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是动态调整机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在册救助对象进行复核,依据人口、收入、财产、支出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补差标准。城市低保金保障标准是660元/月,农村低保金保障标准是5280元/年。2024年以来,该区城市发放低保金2719.4万元,农村低保发放低保金541.6万元,共计发放低保金3261万元。各乡镇(街道)临时救助共救助125次,发放救助金共计18.69万元。

探访关爱机制。健全低保、特困人员等群众的探访关爱机制,推出“弱有众扶”关爱帮扶计划,通过在探访关爱过程中收集群众的物质、就医、出行、精神等需求,链接社会资源与力量,联系海洋之家、蓝天救援队等慈善组织,实现群众需求精准对接,解决群众小微需求,让群众的获得感得到提升。(张祖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