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乐,幼有所学,“新”有所属。为进一步推动基层社区建设,建设街道党工委创新服务机制、建强服务阵地、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暖新驿站等综合服务阵地,盘活区域资源、统筹各方力量,按照“党建引领、空间共享、服务多元”理念,聚焦“一老一小一新”三大群体,努力打造助老爱幼暖新“服务圈”,让社区基层治理更有“温度”。

温暖“一老”,暖心守护“夕阳红”

建设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推进“党建、服务、活动”三者的有机融合,打造“15分钟助老生活圈”。强化资源供给。积极链接辖区内的文体、教育、医疗资源,让多层次服务聚集在老年人的身边、周边。在建荣社区成立“健康小屋”“爱心发屋”,每月有专业团队进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定期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提供上门义剪服务。提供精准服务。以养老需求为导向,建民社区联合第三方机构共同打造社区食堂,社区食堂实行明厨亮灶、明码标价,还充分考虑辖区老年人的需求,推出面向65岁以上长者到店优惠政策,真正把好事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美食暖胃、服务暖心、治理提温。提升工作精度。利用各种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老少欢聚庆元宵”“悠悠粽叶香 浓浓敬老情”“金婚相伴·传承家风”“孝心饺子宴”等楼院文化活动。引导在职党员和网格员开展常态化入户走访,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收集老人微心愿,实现老人微梦想,让老人们在传递温暖中感受到满满的幸福。

关爱“一小”,用心呵护“朝阳美”

立足儿童视角,以创建儿童友好型社区为目标,深耕儿童服务与保护,打造具有建设特色的“护苗品牌”。提供多元平台。致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未成年人关心关爱机制,在建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造“一小”专属阵地,开辟儿童之家、共享书房、四点半课堂等功能区块,开展“‘护苗’伴我成长”系列活动,活动涵盖了亲子阅读、生活技能培养、硬笔书法、自护教育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充实少年儿童“双减”下的课后生活。强化法治教育。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中心,依托公益课堂等活动开展“预防校园欺凌”“女童保护”“扫黄打非护苗宣传”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丰富活动载体。在活动内容上不断改进创新,联合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等在世界读书日、母亲节、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六一等重要节日期间,开展“鲜花献母亲”主题活动、“阅读与我同行 书香浸润童年”主题阅读活动、一起守护“星星的孩子”!关爱自闭症儿童主题活动、“童心璀璨 快乐六一”等多场次活动,为社区儿童打造家门口的成长乐园。

关注“一新”,传递服务“新动力”

聚焦“党建+治理+服务”模式,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更好地凝聚和服务新业态新就业青年群体融入基层社会治理,营造关心关爱、支持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小微改造筑港湾。依托社区阵地优势,打造布局规范合理、环境优美舒适、功能完善齐全的暖“新”驿站、“爱心板房”等功能区,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饮水、如厕、落脚休息等日常便利服务。同时,探索共享服务阵地,建立建荣、建民、建业等3个“365网格服务驿站”,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搭建覆盖面更广、更舒适的“临时小家”。真情服务解难题。聚焦就业新群体,依托3个网格服务站打造家门口“15分钟灵活就业圈”,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今年已举办“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5场,帮助2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同时,通过定期走访、点对点联系提供“1+N”服务模式,为失业人员提供基本岗位的同时,辐射给予提供多个与之相关的岗位信息。多方联动齐发力。以需求为导向,联合共建单位、商会会员单位、社会公益团体等,梳理出菜单式服务清单,推出法律咨询、健康义诊、温暖帮扶等系列暖“新”服务,先后开展“夏日送清凉”“冬日送温暖”“辐射新业态 强化安全防线”安全消防演练等活动10余场,切实提升新业态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归属感。

建设街道负责人表示,建设街道将持续推进社区基层治理“联动”新格局,以整合党建资源为切入口,依托社区服务阵地,大力引进、孵化、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凝聚资源“聚合”,实现社区服务专业化、精准化、特色化,不断推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多元参与基层治理与服务创新的模式。(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