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原平方教授

17岁、中专生、服装设计专业、女生,当这些标签和全球数学竞赛12强联系在一起时,姜萍不火都难,因为这些信息要素结合起来极具冲突性,而这是成为新闻的必然构成部分。

所以“一名脚踩缝纫机的中专生,吊打名校数学天才”、“从无人问津的中专生,到名字传播全中国”才构成舆论关注要点。

作为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举办以来首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也是前30名里唯一的女生,姜萍在决赛中的对手,多来自北大、清华、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等海内外名校,对手强如林,中专生姜萍在引得一片惊叹的同时,很快遭遇各种质疑,“答题作弊”“成绩作假”,还有中考成绩、数学月考成绩乃至书写习惯等,都被部分网友一一挖出、评头论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沉浸在数学世界中的姜萍。图源:央视新闻

实事求是的说, 必要的质疑当然是理性求真的态度,值得尊重,而大部分来自于媒体人的质疑更值得敬佩,因为他们的本职工作或本能就是要挖掘事实真相,而不管这个事儿或这个人是谁,所以来自媒体人的寻根究底很正常,事实上这么多天女孩姜萍还是承受住了被质疑。

姜萍到底有没有作假呢?或者说姜萍是不是参与作假呢?

我个人觉得姜萍造假或协同作弊似乎可能性不大,但为追求新闻效果媒体报道放大或夸张部分细节可能也难以避免,因为越具有反差效果才会越具新闻价值,而这也是媒体报道往往越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夸大某些新闻事实方面或角度的操作惯例。

有很多人质疑姜萍有漏洞,比如在学校考试不理想,黑板上写的有差错,不准确,其实反过来说姜萍完全没有漏洞我们就不质疑了吗?我们同样可以说“这么完美一定是假的”!所以,想质疑的话怎么都会质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即使姜萍有某些漏洞,想必多数人在感情上也宁愿相信姜萍,因为至少目前来讲姜萍参赛并获得12名这一事件不涉及权力、或商业阴谋,相信姜萍在这一意义上讲是相信才华终会胜出、努力到底不负,也是相信普通人在公平机会里会露头,只要坚持的专注和持续毅力天才就不会被埋没的社会心理。

最后我想说的是,姜萍参加国际大赛并获得12名这件事就是童话我也愿意当它是童话,毕竟还有很多可以质疑的领域可以质疑的强势人物,质疑这些比质疑姜萍这件事无疑要更有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萍家乡街头滚动播放的大红喜报。图源: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