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潍坊市昌乐县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民生福祉显著提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的建设持续巩固,广大党员干部人心思齐、人心思进,以各项工作新成效、新进展,奋力谱写富裕和谐幸福昌乐建设新篇章。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潍坊市昌乐县宝都街道,作为昌乐主城区所在地,聚焦城市更新、基层治理、民生改善等重点工作,“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昌乐添薪赋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巧落子”焕新“大活力”

骄阳似火的六月,漫步城区,感受不一样的夏日风情。

“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西湖花海,花开正好,片片绯红连缀成红粉相间的地毯绵延而去,流水的清凉和着馥郁花香,让市民流连忘返。而在昌乐县广场南绿地,漫坡粉紫相间的芝樱花,吸引了市民驻足拍照。

与繁花似锦、花海潮涌相映衬,是新的生态地标。城区南关早市北侧,一边是车水马龙,一边是竹林幽境。漫步林间小道,鸟儿啁啾、翠竹相拥,夹道成景,别有一番“清”趣。

然而,原先这些地块并非花海、竹海,或一直闲置,或荒草丛生、建筑垃圾成堆。如今,昔日废弃土地已经变成绿潮涌动的新街景、赏心悦目的“网红打卡地”。

城市更新牵动民生幸福、关乎城市未来。顺应群众期盼,宝都街道从大局出发,在关键处落子,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今年以来,对该地块进行垃圾清理、场地平整,将原有古建筑进行封闭保护,配套建设沥青道路、游览步道,并规划栽植了翠竹、金镶玉竹等苗木。”宝都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国宗介绍,与此同时,街道实施吴家池子地块、南关早市地块环境绿化提升,新增绿地百余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激活城市更新“一盘棋”,街道还出好腾挪发展空间、优化城市格局的“关键招”。

“发之以勇,守之以专,达之以强。”2023年以来,宝都街道紧盯历史遗留发展难题,连续完成5个片区2600余套棚改房屋的回迁分房,安置群众近1万人,相关做法被省政府办公厅刊文推广。稳妥化解38个房地产项目遗留问题,为群众办理不动产权证书3100余本。

关键子落,满盘皆活。从“旮旯”到“绿心”,从“忧居”到“优居”,今天的城区,清丽写意处,新绿盎然、碧水映绿;浓墨重彩处,高楼林立、塔吊旋转,“巧落子”焕新了发展“大活力”。

“微创新”带来“大效能”

城市之变,始于颜值,贵在治理。

昌乐近60万常住人口,住在城区的约占三分之一。人员芜杂、矛盾多元,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难度不言而喻。如何丰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化解群众“千千结”,夯实平安建设根基?

宝都街道果敢创新、克难突破,基层治理有力度更有温度。

“有矛盾,找老杨就对了……”南关小区居民遇到难题总会第一时间向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南关村调解委员会主任——杨胜东求助。不久前,该小区业主小王因水管破裂渗水问题与邻居发生争执,且多次沟通无果。老杨获悉后及时入户查看并调解,引导双方意见达成一致,使矛盾纠纷就地解决。

近年来,宝都街道持续将“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作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村干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组建矛盾调解委员会,做优做实基层群众自治,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已高标准打造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并在49个行政村全部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室,今年以来共调解群众纠纷事项149 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厨房下水道堵了,我闺女不在跟前……”前阵子,恒盛社区无线电家属院七旬老人发出求助,接到电话的社区“红管家”马上联系技术人员,为老人疏通了管道,清扫了污物。

原来,365天随时上门服务,是宝都街道以党建引领,创新打造“365红管家”品牌的生动侧影。团队吸纳党员干部、红色志愿者、热心群众、业委会成员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为居民提供物业服务以外、日常高频使用的全方位优质服务项目,确保居民关切“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

“一站式”矛调的坚实盾牌、“红管家”的温馨服务,切实增强了治理效能,加码了群众幸福。然而,立足大事化小、小事做细,街道将城市治理“触角”延伸至小区,用“绣花功夫”一针一线织就群众“最后一米”的幸福。

6月13日,走进龙海原著小区,干净有序、花木摇曳,健身器材一应俱全。街道为把物业管好,建立月度排名、季度考核、“红黄榜”管理机制,截至目前,街道小区物业企业实施惠民实事324件。

同时,香格里拉小区一场议事会正上演着“有事儿好商量”,物业、网格员与居民围坐在一起,经过几番协商,最终同意通过绿化合理移栽、地砖铺设硬化的方式,增建电动车、自行车车位。

围绕小区精管善治,街道健全组织强引领,在居民小区设立小区党支部124个、楼栋党小组949个、党员中心户1212户,推选成立小区党群议事会187个,实现支部建在小区里, 暖心服务“零距离”。

共建、共治、共享,不弃微末、必作于细,“微创新”带来治理“大效能”。

“小切口”撬动“大幸福”

在宝都,幸福有千万种姿态,而最直观的是群众的笑容。

6月12日,正值中午饭点时分,记者走进碧水龙庭小区幸福食堂看到,餐厅宽敞亮堂、用餐区整洁干净、文化墙设计精美,不少居民陆续赶来打饭就餐。食堂在面向周边居民开放同时,还提供暖心助餐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到幸福“食”光。‍

老年人幸福,群众才真正幸福。有了价格实惠、吃得方便、服务周详的食堂,曾经子女担忧、老人犯难的吃饭问题得到解决或缓解。

群众事,无小事。翻开宝都街道民生事业发展的卷轴,摸得着、看得见的点滴实事,充实着有温度有质感的民生“大礼包”,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惠民红利,让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更可持续、更有保障。

沿着社区广场、口袋公园等公共空间一路走一路看,不时歌声盈耳、歌舞升平。宝都街道响应全县打造“昌乐大舞台 人人都能来”文化活动品牌,“一月一文化主题”,文化艺术节、书画交流会、社区运动会,经典荟萃、文韵流淌、满满活力,刷新着群众的幸福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西湖社区服务中心,俨然走进了温馨欢乐的“大家园”。

大厅东侧城市书房——新华书店在昌乐县的第一家分店,环境优雅,书香满庭,三五市民正凝神“悦”读。西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杜雅洁说,书房可辐射周边十几个小区,藏书1万余册,自投用后,深受居民欢迎。目前,宝都街道已建成社区城市书房18个。

二楼社区教室里,不时传来悦耳的琴声;科普馆里,一片欢声笑语,在家长陪伴下,孩子们正探索着自然科学的奥秘。

西湖社区服务中心常规化多元服务,也成为其他社区持续完善为民服务的鲜活样板。

辗转城区,再漫步乡村,绿意满眼、阡陌交通,宛若座座“盆景”,群众向往的诗与远方就在身边。围绕抓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宝都街道新完成14个村清洁取暖改造,硬化道路6.9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9个。

枝叶关情,念兹在兹,“小切口”撬动了群众“大幸福”。

高质量建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精致、满意、和谐已经渗入昌乐城市“肌理”。斑斓光影里,越来越多有新意、增温度的暖心剪影,正汇成一幅“幸福画卷”,铺展开来……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张鹏 通讯员 孙欢欢 李雯 李爱玲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