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轮到林更新挨骂了。

这几天,《玫瑰的故事》剧情发展到黄亦玫与方协文婚后矛盾不断,播出后没多一会儿,方协文的扮演者林更新抖音评论区已经迅速被网友攻占了。

被人追着问:为什么不让玫瑰穿裙子!为什么连五十块都不给她!和你的卷毛妈回老家!

声音太大,终于让曾经“九亿少女的梦”难得服软了。

林更新在微博上发了一张双手合十拜拜的卡通图片,示意网友们骂得小声点。

效果是有的,评论区的骂声的确小了,但开始玩梗了,有网友祭出了方协文三件套:

就做美甲!就穿裙子!就去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黄亦玫与方协文的这段感情,一开始还是很甜的,青涩纯真的校园恋爱,我陪你打工,你陪我创业。

两人从白手起家的穷学生,到渐渐在大上海站稳脚跟,本来还想创造更甜蜜的未来。

可是,刚站稳脚跟,矛盾就爆发了,从前的滤镜碎得稀烂,怪不得网友说这个剧本就是要撕掉所有男人最后一层底裤(bushi),就是要揭穿全部男人的真面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亦玫与方协文,原本就是不对等的。

黄亦玫出身于清华教师世家,有疼爱她的父母和哥哥,再加上长得漂亮,从小到大做事只凭本心,从不看人脸色。

但方协文不同,他人生全部的原动力,几乎就是自卑。

出身于偏远小县城,父亲早逝,母亲没什么本事,靠开棋牌社糊口。

这个身世,与黄亦玫相比,实在是拿不出手,堪称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在复旦读书时,两人是同学,甚至还在同一家西餐厅打工,起点看似是一致的,黄亦玫也从没在方协文面前拿过什么架子。

可一旦建立了亲密关系、组建了家庭,方协文这份自卑,就像是埋在内心深处的一颗黑暗种子,开始生根发芽。

恋爱前,方协文低眉顺眼地跟着赶来上海看女儿的黄亦玫妈妈学做菜,鞍前马后一口一个阿姨。

结婚前,方协文到黄亦玫清华园的家里做客,与黄亦玫父亲聊书籍知识,态度也非常谦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结婚后,他变了!

老丈人和丈母娘赶来上海看怀孕的女儿,方协文表面上仍然很殷勤,还提出带着老两口看看他新买的正在建的房子。

老两口是来看女儿的,又不是来看房子的,况且房子还在建,有什么可看的?当然拒绝了。

方协文不乐意了:他们就是看不起我。

在这一刻,方协文还是自卑的,但随着他小公司的做大做强,他的这份自卑,逐渐在对公司同事和员工颐指气使的过程中,包浆蜕化,终于破茧而出,成了个大男子主义的控制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里把这个转变过程,刻画得还是很细腻的。

方协文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像是破窗效应,当他尝到了一点点甜头,又发现自己破格的行为被默许,被容忍后,才更加极端。

一开始,他以黄亦玫的名义,找了她公司的领导,替她辞去了工作。

之后,不和玫瑰商量,直接把母亲接到上海,以照顾黄亦玫的名义,每天在家监视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亦玫虽然不悦,却一次又一次选择了妥协,这也让他对于黄亦玫的控制欲,逐渐加深。

不让她做美甲、找借口要走了她的私房钱,导致曾经的清华园大小姐,看到一副50块钱的画都买不起。

不让黄亦玫回北京,担心她见前男友。

甚至因为某种嫉妒和大男子主义心态作祟,竟然不让黄亦玫穿裙子出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亦玫很争气,在家带娃三年考了三本证书,随时准备重返职场。

但就在这个节骨眼,方协文又开始耍心机,把母亲连哄带骗,送回了延吉老家。

本意就是让黄亦玫主动服软,让她发现没了母亲照顾家里,自己根本无法在带孩子的同时兼顾上班。

好一个诡计多端的男人!

有很多观众说,这个剧在描绘婚后鸡毛蒜皮的细节上,还是很真实的,很多人从中看到了自己婚姻中的样子。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每天坚持追《玫瑰的故事》,还是很容易加深恐婚恐育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部剧里也有婚姻甜蜜爱情幸福的人,但不多。

而主角黄亦玫尽管貌美、家世好,从小受到无限宠爱,但她的感情路,一直都是破碎的。

每次,黄亦玫遇到爱情,都是毫无保留地交付真心,不计较对方的家世、身份、或有没有钱。

这么冲动容易上头,搞得不少观众都在猜,黄亦玫到底是白羊还是射手啊?两拨人都快打起来了,最后也没争出个结果,只能以一种新的方式盖章黄亦玫:到底是个浓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像黄亦玫这种“浓人”,现实中的确越来越少见了。

啥是浓人?就是对人对事都情感浓烈,情绪高涨的人。

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称自己为淡人,也就是对什么都云淡风轻的,提不起太大兴趣,仿佛得了“淡淡综合征”。

尤其是对于其他人,更是提不起什么兴趣与好奇,对于恋爱的态度也是可有可无,叫作:非必要不产亲密关系。

难怪现在追剧、嗑CP、骂渣男的人越来越多,是不是这届年轻人都不谈恋爱了?

不过,看到黄亦玫这几段恋爱谈得头破血流,还有多少人敢谈恋爱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15日,在2024眼界仲夏夜·腾讯新闻精品内容粉丝节上,知名主持人陈晓楠就和贾行家、花总、梁永安等嘉宾一起探讨了这个问题,其中很多观点,都让人觉得很受启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亲密关系并不一定局限于两性关系和恋爱议题上,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他人和自我的关系。

所以,人们拒绝亲密关系,实际上是在拒绝看向他者,也是在看向自我。

之前一段时间,非常流行“搭子文化”,有吃饭搭子、打球搭子等各种搭子,这其实也是人们不愿意去进行深度社交,而更倾向于浅社交的一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又是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人们的时间太宝贵了,有限的时间里,想要取悦自己都太难,又哪有时间看向别人呢?

况且,很多人都更加自我,得失心太重,还没有付出就开始计较得失。而一段关系的开始,一定是在于相互付出、相互改变的。

最近又流行一句话,成年人不改变,只筛选。那么如果所有人都不愿意为了任何人去改变自己,又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现代社会,很多人宁愿自己待着,甚至是,哪怕跟宠物建立亲密关系,也不想跟人去建立。

但是,这次的讨论却让我们看到了关系的另一种可能。

身份认同是很多人与生俱来都会面临的一个课题,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自我,都在自问我到底是谁?

可实际上,“我”不是一个悬浮着就能够看清,能够找到的自我,而是要落到一个实际存在的关系里,才能生成的一个更真实的自我。

在心理学上,对人的描述就是在关系里才能完成的,心理问题,几乎都是关系里的苦痛。

也就是说,进入一段深度亲密关系,能够更容易让人找到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情自古以来好像就是一道很难的命题。

而亲密关系,对于生存在当代社会的我们来说,又太过奢侈。

但我特别喜欢这段内容中,陈晓楠所说的一句话:

我们真的想找到特别丰沛、特别松驰、特别丰厚自己的时候,有的时候不要与擦肩而过,不要与每个人都擦肩而过,我们要去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向他者,安放自我,有时候也是更好地在和自己对话,看到自己更多无限的可能。

如果一直逃避与他人建立联系,从而放弃自己那些可能,那也是人生一大悲剧之处了。

就像那句话所说的,勇敢的人先享受世界。

这句话放在亲密关系里,也同样适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