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任何两国之间的事情,都会关系三国的命运。

从战略上来讲,三国想要维持稳定,两个弱小政权必须联合起来对抗那个最强大的政权。

这就是赤壁之战时,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对抗曹操。

赤壁之战时,孙刘联军击败曹操,曹操失去统一天下的时机,即使如此,曹操势力仍然是天下最强的势力,孙权刘备仍然需要抱团取暖,共同对抗曹操。

所以孙权愿意把妹妹嫁给刘备,还把荆州借给刘备,以建立一个稳定的,共同对抗曹操的政治联盟,只有这样,三国才能鼎立。

刘备娶孙权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使孙权与刘备之间有矛盾,只要曹操这个敌人存在,孙权与刘备就要时时妥协。

比如湘水划界前,孙权向刘备讨要荆州,刘备不愿意,双方准备兵戈相见。

结果曹操从关中南下,攻打汉中张鲁,刘备迅速与孙权妥协,将湘水以东的长沙郡、桂阳郡、江夏郡划归孙权。

在曹操的威胁之下,孙权与刘备即使有矛盾,也要时时妥协并联合,哪怕是表面上的。

只有这样才能维持三国鼎立的平衡。

但是,孙权偷袭荆州打破了这一平衡,这是一次政治冒险,三国之中的两个弱小政权开始相互残杀。

刘备、孙权、曹操三国鼎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局面是曹操乐于见到的,只要孙权与刘备火拼,对于曹操来说,百利而无一害,甚至这给了曹操一个统一天下的绝佳良机。

只可惜曹操寿命已到,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前,就已经去世了。

刘备之所以敢发动夷陵之战攻打孙权,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刘备认为曹丕没这个能力统一天下。

在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一年多时间中,曹丕的表现堪称昏庸,不仅没捞到任何政治利益,还被孙权忽悠得团团转。

刘晔都已经告诉曹丕,此时需要联合刘备一起攻打孙权,但曹丕不听,不仅不听,连任何战争准备都没有。

这要是曹操在世,又是一次绝佳统一天下的机会。

决定夷陵之战胜负的人其实是曹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决定夷陵之战胜负的人是曹丕。

从当时曹丕的立场来看,虽然他保持中立,想坐收渔翁之利,但名义他是支持孙权的,因为孙权选择在名义臣服曹丕。

曹丕这个皇帝是当傻了,政治人物说话,哪有诚信,全是利益,居然会相信孙权的话,还相信孙权会送人质,结果就是曹丕坐视夷陵之战打完。

孙权一直拖延送人质给曹丕,等到孙权一打完夷陵之战,立即连装也不想装了,直接拒绝。

这可把曹丕气得不得了,直接发动南征孙权的战争,可孙权早就做好了战争准备,曹丕又没有能力打过长江,三次南征均无功而返。

然后三国再次归于平静。

这就是三国鼎立的政治游戏与规则。

孙权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才能维持三国鼎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国鼎立之下,两个弱小的政权开战的胜负,取决于那个实力最强的政权。

蜀汉如果占据长江上游,以此攻打东吴,这对曹魏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

蜀吴一旦开战,谁能保证曹魏不会介入战争?

对于曹魏来说,最有利的举动就是攻打东吴,趁机占据长江下游。

因为对曹魏来说,攻打蜀汉是不太现实的,从地理上看,曹魏与蜀汉的交界处在秦岭一带,这里是最难走的蜀道。

曹魏的政治中心、人口中心、经济中心都在中原及北方一带,远离蜀汉。

攻打蜀汉就得大规模调兵,远离中原,但攻打东吴不用,直接从中原南下就是东吴。

一旦蜀吴开战,曹魏应该迅速派兵从襄阳、江夏、合肥、建康等地南攻东吴。

如果蜀汉继续打下去,那对东吴是越来越不利的。

刘备如果攻打孙权,是曹魏统一的最好时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蜀汉是势力最弱的,曹魏如果把势力第二的东吴打趴下,那接下来的蜀汉就容易对付。

三国鼎立,无论是东吴灭亡,还是蜀汉灭亡,只要灭亡一个,对曹魏都是有利的。

在这种政治格局之下,曹魏势必要干涉蜀吴之战。

除非蜀汉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不等曹魏发动战争,就迅速平定东吴,占据整个长江以南,这样蜀汉才有可能与曹魏划江而治,历史进入南北朝。

但这种可能几乎不存在,孙权再怎么样,也不是蜀汉可以轻易灭亡的,哪怕是诸葛亮来了也不行。

虽然鲁肃在榻上对中劝孙权全据长江以南,与北方的政权划江而治,这种说法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是合理的,因为当时曹操还没有统一整个中原和北方。

孙权偷袭荆州是政治冒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肃说这话的时候在公元200年,北方还是袁绍和曹操争夺的时候。

如果趁这个时机攻打整个长江以南,是行得通的。

但是,曹操统一整个北方及中原之后,再想全据长江以南,已经不现实了,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政治环境。

自从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失败,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

三国的魅力就在于此,蜀汉北伐很难,但即使失败,也能依靠秦岭天险自保。

蜀汉如果东征孙权,一旦失败,就有可能亡国,三国甚至都有可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