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据“北京海淀”微信公众号消息,记者日前获悉,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团队在执行水生昆虫调查时,于上庄水库沿岸发现世界极危物种——低斑蜻,拉丁学名为Libellula angelin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北京林业大学相关专家复审鉴定后,确定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6年ver3.1)中极度濒危(CR)的昆虫纲蜻蜓目昆虫——低斑蜻。同时,低斑蜻也是2023年国家林草局制定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保护动物名录中列入的唯一一个蜻蜓目昆虫。

据调查资料显示,低斑蜻曾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华东等地区,在每年4至5月份羽化为成体进行繁殖。自21世纪初,受城市化进程造成的水体污染,湿地、湖泊等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及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低斑蜻的适生生境不断减少,低斑蜻种群数量大幅降低几近消失。2011年北京农学院吴超发表的《北京蜻蜓目昆虫名录及地理分布》中写到“低斑蜻在北京可能已经绝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来到本次监测到低斑蜻的上庄水库沿岸,岸边湿地芦苇茂盛、水鸟翩跹,水中菱角、睡莲生长状况良好,水库水体流速整体缓慢,水质较为清澈,整体符合低斑蜻生存环境。海淀区水务局水生态健康监测项目负责人陈乾阔向记者介绍:“5月初,我们昆虫组在上庄水库沿岸执行本年度本底调查项目水生昆虫调查时,首次发现了类低斑蜻昆虫。根据专家对该昆虫形态学等方面的鉴定,最终确认为极度濒危昆虫低斑蜻。”

聊及低斑蜻的濒危程度,陈乾阔解释道:“以我们熟悉的国宝大熊猫作比,目前低斑蜻的濒危等级比大熊猫还要高,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白鱀豚的濒危等级相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在评审低斑蜻等级时,曾预估其种数数量不足5000只,因此被列为‘CR’(极度濒危)级保护物种。同时也声明该物种全球的种群数量正在逐年下降,因此,保护好低斑蜻自然栖息地是十分必要,且至关重要的。”

编辑 张树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