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夏至三庚数三伏。时节到了夏至,三伏天也就不远了,时光匆匆,又是盛夏时节。

这是一年中最热烈的季节,人间草木深,郁郁葱葱,万物都在蓬蓬勃勃地生长着。

九夏天长暑热。夏天虽富有生机,给人以无限的希望向往,可暑热也最让人难捱。

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盛夏时节,送您三首氤氲着凉意的小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傍水迁书榻,开襟纳夜凉。
星繁愁昼热,露重觉荷香。
蛙吹鸣还息,蛛罗灭又光。
正吟秋兴赋,桐景下西墙。 ——唐 韦庄《夏夜》

赏析

夏日炎炎,太阳落下去了,夜幕降临,可暑热还没有消退,于是,诗人就将书榻搬到有水流的地方,常开衣襟,尽情地享受流水带来的清凉。

繁星满天,晴空万里,没有要夏雨的意思,明天又是一个大热天,真让人犯愁,夜深了,万籁俱寂,露水下来了,水汽中氤氲着荷花的清香。

池塘里,草丛中,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由远及近,时有时无,屋檐下,蜘蛛正在拉网捕食,在星光的映衬下,晶莹剔透的蜘蛛网忽明忽暗。

心静自然凉,听蛙鸣,看蛛网,诗人渐渐地平静下来,想起刘禹锡的《秋声赋》,于是就高声地吟诵起来,不经意间梧桐树影已到了西墙下。

韦庄是韦应物的四世孙,出身京兆韦氏,祖上世代为官,但是,待其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父母早亡,家境寒微,他自幼聪慧,努力向学。

韦庄生逢乱世,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直到60岁才考中进士,入蜀后辅佐王建即位,深得王建青睐,被晋升为宰相,才得其用,也算大器晚成。

从其诗尾吟诵《秋声赋》推测,韦庄的这首诗夏夜诗应作于未入蜀时,虽年华老大,但自己并不服老,希望才得其用,大展宏图,壮志得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宋 周紫芝《雨过》

赏析

刚刚下过一阵雨,池塘的水面上还漾着一圈圈的涟漪,雨霁天晴,夕阳的余晖从树木的半腰处露出来。

缥缈的云朵在山间萦绕,隐约中,把翠绿的山峰分成了两部分,晚风拂过,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荷香。

月亮升起来了,像是与人优越似的,按时而至,园里的瓜成熟了,终于可以摘下来,和家人一起品尝。

水中的鸬鹚啊,你千万不要飞走,留下来吧,陪伴着我,一起度过这夏日雨后的清凉以及瓜果的甘甜。

周紫芝是南宋文学家,60岁时考中进士,有政绩,主要成就还是在文学上,其诗清丽婉曲,语出天然。

他以诗闻名,词亦佳,堪比范成大、陆游和苏轼,他一生最让人诟病的事情,就是谄媚秦桧令人不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唐 白居易《六月三日夜闻蝉》

赏析

更深露重,荷花上的露珠坠落在池塘,发出轻微的声响,柳枝轻摇,带来凉爽的夜风。

这是农历初三的夜,新月弯弯,高高地挂在天空,万籁俱寂,听到了今年的第一声蝉鸣。

忽然听到这个声音,倒勾起了我这个北方来客的愁绪,不由得想起了我在洛阳的新家。

洛阳履道里,有我的宅坊,不仅有房屋,还有竹林和池塘,此时一定有蝉儿在我家鸣叫。

月亮倒映在池水中,只是不知道这个时候,是谁在小池中趁着月色划动小船,避暑乘凉。

这是宝历二年(826年)六月初三的夜晚,苏州知府白居易独宿郡衙,想念家中的亲人。

彼时诗人患了眼疾,独卧郡衙养病,妻子都在洛阳的家中,这个夏夜,思念之情尤甚。

荷滴清露,柳送凉风,新月如钩,阐明第一声,苏州的夏夜很清爽,可难及洛阳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 ——宋 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夏日夜晚,黄庭坚登上鄂州南楼,凭杆还眺,只见湖光与山色相连,辽阔的湖面上,盛开着菱角与荷花,清香浮动。

这个夜晚,清风习习,明月皎皎,它们是多么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月光融入清风里,从南面徐徐拂来,让人感到一片凉爽和惬意。

有明月,怕登楼。彼时,贬官蜀中六年之久的黄庭坚刚被召回又遭罢官,闲居鄂州,夏夜纳凉登楼,写下这首既清爽又寄寓心事小诗。

明月清风,湖光山色,芰荷飘香,置身这清凉的夏夜,纵有诸多不如意,彼时,那一切荣辱得失,也根本不值一提了吧,从容才能不迫。

心静自然凉。“清风半夜鸣蝉,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的夏夜,物我两忘,“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的夏夜氤氲着水汽。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夏天很热,若不能江楼避暑,那就读读夏日的古诗吧,那带着墨香的文字氤氲着旧时岁月的清凉……

参考资料

《新唐书 白居易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