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笔者老早就在呼吁,房产持有人、买房人要紧跟房地产发展趋势,不要总是陷在老思维里不能自拔。一旦决策错误,或者犹豫不决,都是在跟自己辛苦奋斗半辈子的财富过不去。

那么,房地产发展趋势是什么呢?

想必很多人知道,随着楼市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楼市库存累积。为了化解楼市库存,除了不断加大需求端刺激外,另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优化供应端。

其中,优化供应端又包含两种方式,一个是库存较多的地方暂停止供地,这没啥好说的,就是千方百计卖掉库存。另一个是供应改善宅地。

关键就在“供应改善宅地”这一方面,看了最近的各城市的土拍情况,一线城市容积率大降,而其他二十多个大城市供应的地块容积率降得更狠,起码都是多层洋房级别,别墅也随处可见,主打低密度。

这对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从本意上来讲,越来越多城市供应改善宅地是因为存量房库存大,而改善地块供应就是主打差异化,不与普通商品房起冲突,还可以带动市场回暖,毕竟改善房价格高,其他房子价格理应跟随回暖才是。当然,也为了地方财政,卖些地总能补贴家用。

但事情很可能不向期望的方向发展,而且可以肯定的说,不仅不能带动市场,还在一定程度上打消市场各主体方的积极性。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就在于,在这样的市场情况下,低密度地块卖出了“白菜价”,甚至比此前的高密度地块价格还低,其后面成品房上市的价格不会太高。这样的结果,对市场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对房产持有者来说,不断上市的低密房子,无疑会打消他们持有的高密度房子,对自己持有的房子没信心,看不到未来,要卖的话,卖价只会越来越低。

对开发商来说,影响更是“致命”的。这轮改善宅地供应后,有在此之前一直拿地的央企开发商明确向笔者表示,“我们也要壮士断腕了”,意思就是再低密的地块也不敢拿了,因为手中的存货都是高密度地块,占用的资金太多,说白了,不敢再拿地。

这个矛盾点就在于,开发商希望的去化楼市库存,这下倒好,你低密地块源源不断上市,而自己的高密度楼盘就更难卖了,这库存去的不就是一个笑话吗?

实际上,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不仅现在以及接下来供应的宅地密度低,而且得房率还有明显提升,从一些城市流露出来的规则看,即便与过去同样都是低密度的房子比,得房率都有10%-20%的提升,很多房子最终得房率可以达到100%-120%,这让开发商现在手中的房子库存房怎么卖?这让快速建设二十多年的房子怎么卖?不就相当于让这些房子在现有基础上继续贬值嘛。

现在一些人可能还感觉不到低密度地块上市的效果,一旦持续不断上市开卖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对自己房子的冲击,尤其是这两类房子。

首当其冲的就是高层住宅。无论大平层豪宅高层,还是普通商品房高层。你豪宅大平层再豪,你能比得过低密度的大平层豪宅?你能比得过别墅?除了个别城市、个别核心无竞品地段,其他绝大多数大平层豪宅都会遭到降维打击,过去能豪是因为稀缺,但随着住宅低密化趋势到来,后面则会被低密豪宅按在地上摩擦。至于普通商品房高层就不用说了,那玩意本身就不宜居,本身就是快速城市化的用于过渡的产物,没有任何留恋的价值。

再一个就是“老破旧”。房子都有变老变旧的那一天,何况这些“高周转”的建房模式,房子的质量本身就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折旧要比设计的时间快。而且,老房子有一个通病是,在户型、节能、科技等方面,普遍不如不断更新换代的新房。加上前面提到的,得房率还远不如未来不断供应的低密度房子。当然,有人说,实在不行还可以拆迁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因为我们已经过了大拆大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