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黄梅雨季,持续的降雨以及闷热的天气,不仅会让人浑身“黏糊糊”,还总有一种透不过气的感觉。中医理论解释,这种不适源于外在湿气侵袭与内在湿气累积的双重影响,人们会出现精神不振、食欲不佳、手脚发胀、头晕发昏、大便溏薄,甚至出现湿疮湿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为此,在第一场梅雨降临时,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居民们送上健康科普,引导居民顺应时令、安然入夏。

黄梅天容易出汗,居民应该常洗温水澡,及时清理污垢,疏松皮肤,以协助发出体内之“阳热”。但出汗时不宜立即洗澡,尤其是凉水澡,因“汗出见湿,乃生痤痹”。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建议,居民可以采用药浴的方法加强养生防病。可选用“三枝两花汤”浸浴,即先将15克桑枝、15克槐枝、15克柳枝、30克金银花、10克玫瑰花等5种药物用纱布包好,放入10倍于药物的清水中,浸泡约30分钟,然后煎煮约30分钟,倒出药液并澄清,将上清药液倒入浴水内,即可浸浴。

中医全科主治医师崔力提醒,在大汗或者是淋浴之后,不要立刻对着空调或者电风扇吹,这样湿气寒气容易侵袭人体,引起气血运行的失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避风寒,居民还应注意调饮食、畅情志、慎起居。

饮食方面要有节,不宜过食生冷油腻过甜的食物,以免助湿,碍胃伤脾。高温高湿环境食物易变质,尽量吃多少做多少,冷藏食物重新烹调时要烧熟烧透。气温升高,人体津气耗损加大,建议居民多喝水,多吃可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食物,如百合、绿豆、西红柿、黄瓜,而扁豆、薏仁冬瓜、莲子等也可以健脾化湿,不妨食用。

此外,民间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之说,还有“每天早晨三片姜,不劳医生开处方”的谚语,意思就是用姜的温热排出身体内的寒湿。中医认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适量喝点姜汤,将有助于驱寒解表,防治空调病。

在内调外养方面,梅雨时节风火相煸,暑气偏盛,人们容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切忌恼怒忧郁,要调适好情绪,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促进人体气机宣通自如,这样可以防止因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起居方面,建议居民们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劳作,同时注意中午小憩,有利于健康。“居民们还可以配备一些装有中药的香囊,不仅气味沁人心脾,更可以起到清醒头脑、化湿驱虫等作用。”崔力建议,黄梅时节可将香囊悬挂于家中或随身携带,也可到中药店买一点苍术、白芷、艾叶、野菊花之类的中药,回来做成烟熏剂,有效驱虫防虫。

记者:杨宜修、王薇、施昱辰

编辑:陈海笑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