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平时对自己的要求非常高。他经常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作业或者准备考试,每一场考试对他来说都像是“生死之战”。当偶尔出现考试失利、实验不顺时,他就会感到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和智力。

小李坚信“细节决定成败”,他经常会花费数小时来修改一篇文档的段落格式以及标点符号,力求完美无缺,为此投入的时间远超过文档内容本身。

纵然小李有着被他人羡慕的成绩和学生社团职务,但这些仍无法消除他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他害怕失败,害怕落后,觉得自己必须做到最好,否则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就会失去他所珍视的一切。

这样的“小李”是否让你感到熟悉?我们身边可能就有这样的同学,总是为了做到最好而疲于奔命,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却常常感到焦虑、沮丧甚至绝望。这就是常说的完美主义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学生活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应对学业、人际关系等种种挑战,许多人不知不觉就陷入了完美主义的怪圈,不仅增加了现实负担,也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引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直至身心俱疲,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主要表现

自我要求过高。完美主义者往往会给自己设定过高的标准,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失误或瑕疵。他们常常认为只有达到满分才算合格,只有成为最好的那个才算成功,否则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

不容忍失败。完美主义者常常无法接受失败,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也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灰心。他们可能因为一次考试没达到预期成绩而陷入长时间的自我怀疑和否定。

过分关注细节完美主义者常常过分关注细节,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善细节,而忽视了整体的目标和效果。

拖延和回避。完美主义者可能会因为害怕失败或达不到自己设定的标准而选择拖延或回避任务。

过度竞争和自我比较。完美主义者常常会与他人进行过度竞争、与自己比较,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他们可能会过度关注同学的成绩和表现,试图超越他人。

应对策略

一些有效的策略能帮助我们较好地克服完美主义倾向。

制订合理的目标和计划。根据自身客观情况,明确个人需求,设定合理的目标,并有计划地落实,避免自己陷入过度追求完美的怪圈。

建立自我认同。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尝试从失败中体会成长的快乐,而非陷入痛苦的自责。看到自己的优势,培养一些兴趣和特长。

寻求支持。不要独自承担压力,学会寻求帮助和支持,多与朋友、家人或心理咨询师交流沟通。

注重自我关爱。保证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都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张靖宇

编辑:肖薇 杨真宇

校对:李诗尧

审核:管仲瑶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CW3RPGK】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