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今年广东卷物理很难,究竟有多难,网上的版本一直都是忆述,没有原卷。直到昨晚,看到我们的物理老师整来了一份试卷,疑似就是高考物理卷,遂转发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发出来后证实确实是高考原卷,随即引起广泛讨论。

讨论的焦点首先肯定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文字长过我条命”是有家长的第一反应。

不过,公道地讲,这份卷子应该是出版的辅导书/习题册/试卷集,这个排版格式导致文字看上去更是密密麻麻,都快产生密集恐惧症了,于是加剧了大家这个观感。

特意问了三个物理老师对这份试卷的看法,以下四个人的聊天,分别是我以及物理老师ABC。

:所以这个物理卷除了阅读量之外,和平常你们做的题相比,题目本身难度大不大?

A阅读量大已经吓跑了很多学生了,但是我觉得高三了还要说字太多不想看,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B:怎么说呢,其实难度没大很多,选择题就不是很难,实验题也就第二大题吧,但我也不觉得难。13是差压阀看他们能不能等效之前类似的模型。 14题其实第一大问就是理解那个安全带锁定的原理,受力分析就行,然后牛二一手,第二大问动量定理秒了,F-t图面积看F动量,求离开气囊时候速度再求最大高度。唯一难估计就是15题交变电场难一些,很多人对多过程问题天生就怕,脑子容易处理不过来。

:和他们之前几次模拟考相比如何?

B:难度高一丢丢吧。

C:同意。

B:主要还是要理解题意,阅读量大了。小题数量多了两个,但问题是多出来的挺简单。一般15题第三问很多学生都做不了的了。我直接让他们放弃,所以跟平时模拟没啥大区别。说难,主要难在读题而已。

C:难度还是在广东省出卷的范围内,但相比头两年难点

B:对,就没有那些学生口中说的那么难。又说计算量大,选择题就用了我12分钟。

C:公式一写发现还是那几条,看下来除了最后一问没做没发现哪题计算量大

B:但是现在狗就狗在这样的题目市面上很少没有足够的练习给他们连这种题干长的题目。

C:实验题就一个逐差法算加速度要算一算。

我:就是他们平时学校练的题目比较少这类型的?

B:就像菁优网一样的题,题干短,描述相对直白。这次选择题像5、8、9这些看着好像很新,但是其实抓关键信息就可以直接排除或者跳过一些废话。

A:其实应该要多练一点长一点的题目

:了解!

化学老师:每个字都看得懂合在一起就是外星文,中考物理应该要加大难度啦,否则怎么应付高中这种水平。

:要是我这么说排队被骂……

以上就是关于这份物理高考卷,我们对话的大多数内容。感觉还是很干货的,尤其是我加粗变颜色的部分,对后来者有很大的启示。

其实我老早老早就说过这个问题了,不管是哪一门科目,现在的出题对学生阅读、筛选、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相反,过去通过机械性、套路化地强化练习就能解决同类题目的情况越来越少。平常对这个模式的题目准备不足的同学肯定会吃亏。

并且,这个现象已经不仅出现在高考,中考也是如此

恰好,现在这个时代的学生,阅读文字的水平相较过往有大幅度下降。在快餐文化,短视频的影响下,这个年代的人不需要主动去寻找和获取东西。

注意,这个“东西”不一定是知识。举个例子,我小时候,男生看武侠、科幻小说,女生看言情小说会被当作不务正业,但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比现在文字都不看几个的不少学生强多了。阅读文字信息,会不自觉地在脑子里面构建一幅幅画面,会梳理故事情节,这些都是现在短视频不具备的。

哪怕是视频和游戏,当年的我们也需要去自己寻找资源,更倾向挑战性更强,难度更大的游戏。反观现在,你只需要滑动手指,算法就会把你想看的东西推荐给你,长视频不受欢迎;受欢迎的游戏也是如此,都是那些几分钟一局,一个接一个简单任务堆砌起来的游戏。

主打一个短平快,越不需要动脑越好。

但是读书不能如此,需要沉下心,需要阅读,需要理解,需要思考。

如果你已经是高中生了,平常做题的时候强化训练

如果你还是个初中生,面对阅读材料多的题目,慢慢读题画重点,筛选辨别信息,题目再难也不要吝啬思考

如果你还是小学生,减少快餐文化的摄入,多动脑去思考世间万物,尽量花些时间来阅读文字内容

对了,除了我是数学老师以外,我工作室还有物理化学的优秀小伙伴,有初高中的数理化素养课程,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上方添加小助手叮当老师,了解一下是否合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