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大理市紧扣云南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立足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科创智能产业优势,精心打造绿色低碳“产业园”,不断夯实民族地区发展根基,全力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建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旅游+”,做强优势产业

紧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区位特质,拭亮“中国十佳旅游休闲城市”金字招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康养文旅、红色研学旅游新业态,全力提升游客“漫步苍洱、体味乡愁”的体验感、参与感和幸福感。大理三月街、大理国际影会等品牌节会影响力逐年提升,喜洲稻田、双廊艺术小镇、洱海生态廊道、磻溪“S湾”等网红打卡地成为国内外游客追逐的诗和远方,被网友称为剧版《向往的生活》,“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去有风的地方”“在大理爱上生活”等系列网红IP海量关注、反响强烈,“漫步苍洱”世界级文旅、康旅、农旅品牌日益丰盈。2023年,大理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196.9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5.28亿元,同比增长123.77%,全市直接或间接参与旅游产业并获益的各族群众占总人口的比例达25%以上,旅游作为全市优势产业,已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农业+”,做活特色产业

紧扣“土、特、产”的内涵品质,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培育集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为一体的农业食品融合企业,链接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户,提升一二产关联度,倒逼一产提质增效。深入挖掘农产品生态价值、健康价值、文化价值,助力大理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做好“绿色有机”大文章,打响“与理相伴”好品牌,打造世界级“苍洱名品”。加快推动农旅融合发展,以农业产业为根、田园风光为韵、农耕文化为魂、民族风情为脉,引导各族群众唱山歌留游客、展美食招游客、传非遗引游客,玩文创揽游客,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游客心田,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传承历史文化、宣传民族团结进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生动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足“科技+”,做精新兴产业

紧扣“专精特新”和“龙头引领”双轮驱动,抢抓大理经开区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机遇,大力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保税物流中心(B型)及智能物流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4个开发开放平台建设,完成RCEP云上跨境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验收。大理海建绿色智慧冷链中心、圆通(大理)智创园、大理翔福智慧物流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东盟果蔬智能化冷链项目、新加坡丰树大理现代物流中心建成,江西英利、正信光电等5个光伏产业项目集中投产,新能源产业链不断完善、综合竞争实力持续增强,国内外优秀企业和高端人才入驻汇聚大理,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与各族群众团结协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大理实践注入强大的生机活力。

来源:苍洱统战

编辑:向红玉

值周:杨丹妮 胡亚玲

主编:李胜

文明城市建设我知道

问:什么是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包括哪些?

普及健康知识 增强防病意识 維护公共卫生 净化美化环境 勤洗手常通风 不乱吐不乱扔 保持社交距离 注重咳嗽礼仪 科学佩戴口罩 看病网上预约 拒食野生动物 推广分餐公筷 拒绝餐饮浪费 食物多样搭配 提倡戒烟限酒 坚持适量运动 保持平和心态 积极乐观自律 推行垃圾分类 绿色低碳出行

 大理市:绿色低碳“产业园”结出民族团结“石榴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大理市:绿色低碳“产业园”结出民族团结“石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