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长不看:
近日证监会发文称,将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积极进入资本市场,并致力于解决制度上的障碍。有关于长期资金入市的期待早已有之;
对于保险资产配置而言,核心目标是资产负债匹配,利率中枢下移以及非标投资占比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平均净投资收益率降低,存在配置压力;
事实上相较于海外,国内险企对股票的配置比例并不低,基本稳定在12%左右,上限在25%。险资的配置重视更加重视收益率和波动性适中的资产组合,稳定的高股息资产符合险资的诉求。

保险资金入市

近日证监会发文称,将推动保险资金、社保基金、养老金等长期资金积极进入资本市场,并致力于解决制度上的障碍。

有关于长期资金入市的期待早已有之。

去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优化保险公司投资沪深300成分股、科创板上市普通股和REITs的风险因子。

10月,财政部刊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考核的通知》,拉长了保险公司的绩效考核周期,体现出了将险资导向股权投资的倾向。

12月,财政部发布《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保基金对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

今年1月,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作为首期试点机构,拟共同出资500亿元,旨在投资二级市场优质上市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3年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27.6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其中银行存款2.72万亿元,占比9.84%,为近20年来首次跌破10%;债券12.57万亿元,占比45%,较2022年增长近5个百分点;股票和基金3.33万亿元,占比12%,与2022年基本持平;包含非标资产投资在内的其他资产9.06万亿元,占比3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险企投资收益下降

对于保险资产配置而言,核心目标是资产负债匹配。2023年传统险定价利率调降至3%,但加上销售和运营等成倍,负债端实际成本约5%,较高的刚性成本要求险企在资产端实现更高的收益率以覆盖。

图:国内寿险预定利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文所述,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偏稳健,现金和固收资产占比高,过去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为高投资收益率创造了良好的利率环境。但现在情况明显发生了变化,最新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跌破2.5%,利率中枢下移背景下,险资可匹配负债规模的优质长久期固收资产难度不断加大。

整体来看,2013-2017年间,上市保险公司的平均净投资收益率能达到5%左右,但随着市场利率不断走低,2023年主要上市公司平均水平降至3.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过去非标类资产在保险资产配置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用以弥补标准化债券占比和稳定整体投资收益率

以中国平安为例,截至2023年中期,资管新规调整规范后,债权计划及债权型理财产品投资收益率为4.98%,平均期限为6.78年,其中基建、非银金融和不动产行业债权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5%、5.4%和4.9%。

但随着前期非标资产到期,非标投资占比持续下降,而优质投资资产较为稀缺,再配置压力逐年抬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增配权益资产

提升权益资产投资比例成为现实选择。事实上相较于海外,国内险企对股票的配置比例并不低,基本稳定在12%左右。基于我国保险行业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全行业的权益资产投资比例上限为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寿险公司对股票的配置比例在25%左右,其中规模占比三分之二的一般账户对股票的配置仅2%,企业债为配置主力,占比超五成,而独立账户的股票投资占比高达71%。

长期以来美国寿险一般账户的净资产收益率均保持在4%以上,2006年-2022年平均较10年期美债收益率高出230bp。

对日本保险公司而言,在YCC政策的影响下,日本长期处于低利率环境,其资产端通过增加海外资产配置稳定收益率,海外的配置仍以债券为主,是日本寿险配置比例第二高的细分资产,而国内股票和海外股票合计占比在6%-7%之间。

2009-2022年日本海外资产平均收益率约3%,使得日本寿险也投资收益率稳定在2%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上文所述,过去有收益稳定的利率债和非标资产,而权益类的投资收益波动较大,会放大险企的业绩波动,A股板块的轮动也增加了险资这类长线资金获取超额收益的难度,险资入市的动力并不算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