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名人故居是城市的文化地标,为让其更好地讲述城市故事,更好地融入现实生活,保护区、姑苏区始终积极探索文物保护传承的新方法、新路径,以“数字+”为抓手,助力古建老宅焕发全新活力。依托苏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2024年3月,第三批“古城保护更新伙伴计划发布平台”上线,包括钱伯煊故居、尚堂弄愉庐等16座古建老宅,涵盖明清建筑、民国建筑等类型,活化利用方向涉及总部办公、文化创意、文化传播、文化展览、中医药产业、特色酒店等。如今,这些古建老宅再次向社会发出邀请。

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古城筑巢引凤,吸引有文化、有实力、有情怀的各类主体来到古城,聚力推动古城保护发展迈上新台阶,扛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面向世界贡献古城保护的苏州方案。姑苏发布推出【千年古城‘伴’我同行】系列文章,看古城如何聚焦古建老宅活化利用,使沉睡遗产变鲜活资产。

巷外是喧嚣都市,巷内是静且慢的凡尘烟火。钮家巷连接着临顿路与平江路,文化底蕴深厚,苏州状元博物馆、文学山房旧书店等都坐落于此,于繁华之间,讲述着历史故事。如今,钮家巷内的陈宅也已完成修缮改造,为古城活化利用再献生动案例。

风雨沉浮,历经沧桑

修缮完成,重获“新生”

钮家巷陈宅位于钮家巷8号,为苏州市控保建筑,由原钮家巷“凤池园”分成三家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年间,河南巡抚顾汧购得此宅,后扩建为 “凤池园”,规模之大,使得当时坊间有着“凤池园占半条钮家巷”一说。一百多年后,道光初年,此园被倒手拆分,由三家购得——西部(钮家巷3号到4号)归状元潘世恩,中部(钮家巷5号到7号)归王资敬,东部(钮家巷8号到11号)则归陈大业所有。值得一提的是,闻名世界的文化遗产保护专家阮仪三先生,年少时便居住于钮家巷6号,在他的楼窗外还可以看到3号潘宅后花园的玉兰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宅宅主陈大业,曾为三品盐运使,雄于资财,他得到凤池园的东部后,又向东邻购买了一块空地,然后一并修成一座新园,取名“省园”。世事沧桑,陈宅主要房屋和省园早已无迹可寻。1949年前陈宅花园已毁,只有一个长满芦苇杂草的池塘和一个土墩,围墙用断砖砌成。而如今的陈宅,便是在这基础上修缮改造而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前,陈宅已完成修缮改造。来到此处,一座古朴典雅的门头便映入眼帘。作为典型的苏州名门世家宅园,焕然一新的陈宅雕梁画栋,载着江南建筑的精致婉约,传颂着古城的文化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修缮完成后的东落第一进为三开间一层平房,深六界,开便门出入,作为东落的出入口。第二进原式样恢复三开间,为七界深的传统格局。第三进原式样恢复三开间,六界深,保留二层楼的原有格局。最后,按照苏州传统民居的环境布局特点,对各进建筑之间的庭院、天井整治梳理,整个陈宅及其周边区域经恢复和改善后,即陈宅修缮保护工程,占地面积近2200平方米。

三宅联动打造状元IP

太傅第文化片区“雏形初现”

近年来,保护区、姑苏区大力推进古建老宅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工作,对古宅古建进行保护修缮的同时打造文化片区。老苏州人口中的太傅第,指的是潘世恩故居,从现在的钮家巷3号开始,坐北朝南,现在成了状元博物馆和正在启动的太傅第文化片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太傅第文化片区效果图,从左到右依次是状元博物馆、王宅、陈宅

钮家巷3号(潘世恩故居)西进辟为苏州状元博物馆,东进辟为印象百戏店,占地3000余平方米,设有“太傅第”江南小剧场、状元学堂、城市会客厅、中式茶饮、状元宴等,融合茶饮、美食、传统文化课程等,打造沉浸式江南文化体验集聚地,吸引年轻人前来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具一格的舞台,以戏曲演出的原生态,向世人展示什么是“最苏州”最江南”。通过这种艺术形式,呈现江南文化,这种探索与尝试,给姑苏古城文旅融合增添新的活力,也让更多年轻人走近古城,爱上古城,进一步触摸到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文化与艺术气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密结合年轻人群需求,植入品质新业态,创新打造消费新场景。同时,联动整合平江路、观前街、大儒巷、苏式园林等周边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传统苏式文化一站式体验,激发古城区潮流风尚潜能,太傅第文化片区正迎接着属于自己新的使命。

作为太傅第文化片区的一员,焕然一新的陈宅也吸引了不少社会资本力量的关注,精品酒店、企业办公、时尚零售都将成为这座古老宅院的新身份。据悉,后续待隔壁的王宅修缮完毕后,钮家巷上的状元博物馆、王宅和陈宅将共同组成一片古宅活化利用的样板区域——太傅第文化片区,以古建新生的方式,传递江南文化的新表达。

三宅联动的太傅第文化片区

将打造以状元IP为特色的

苏州传统江南文化示范区

届时,蕴涵江南古韵的姑苏画卷

将焕新呈现于市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