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经退伍回家的赵宗刚在上班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不知道电话那头说了什么,只知道,在接了这通电话之后,已经退伍的赵宗刚又马上回到了部队上。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何已经退伍的赵宗刚又被召回部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宗刚,1968年出生,老家是在山东青岛。

小时候家里面的条件并不富裕,父母也都是老实本分的普通农民,他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跟着父母一起务农。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为了不让父母为难,在上完初中之后,他就主动提出了不再上学的想法。

辍学之后,他便跟着父母到地里面干活,空闲的时候,总是喜欢钻研一些物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转眼间,赵宗刚已经从一个懵懂的小孩长到了18岁,这一年,为了不像父母那样一辈子守着田地,他决定报名参军。

刚进入部队的时候,赵宗刚原本是想进入坦克连,但是却没有想到他被分到了炊事班。

炊事班在部队上,说白了就是厨子,整天也是围着菜地种地,平时的训练也没有那么的严格,更不用上战场。

即便如此,赵宗刚还是非常认真的对待自己的这份工作,“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这是他对自己说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赵宗刚认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炊事班,部队上的士兵才能吃好饭,就这一点,他们在部队上的功劳就很大。

所以,赵宗刚便认认真真地跟着炊事班里面的老师傅学做饭,从来没有进过厨房的他,竟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学会了好几样拿手的好菜,部队上的战友对他烧的饭菜也是赞不绝口。

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赵宗光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很快得到了部队上领导的注意,为了考验他,在他刚刚熟悉炊事班的情况之后,就将他调到了军队的仓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宗光在这里主要负责管理物品的进出,他快速的熟悉这里的工作流程,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将仓库里面收拾的井井有条。

而他做的这些事情也全部都被部队上的领导看在眼里,踏实肯干也是领导对于他的评价。

不仅如此,张宗刚还有一颗上进的心,在部队上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驾照。

在拿到驾照之后,他便被安排在领导的身边,为其开车。面对这份差事,赵宗光比之前更加的认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天他都会将车子打理得非常干净,开车的时候更是小心谨慎。领导对他的印象也非常地不错。

后来有一次,在开车的路上,领导问他:“宗刚,当初为什么想要来到部队上?”

“我当初是想当一名坦克兵......不过现在在部队上,这样的工作我也很满意。”赵宗刚回答道。

就在这次谈话没多久之后,赵宗刚就被调去了坦克连,第一次触摸到坦克,他的心里面既高兴又激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在进入坦克连之后,赵宗刚才发现原来驾驶坦克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而坦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战争武器。

光是内部零件就有成百上千,要想完全的驾驭它,不仅需要超高的驾驶技术,在战斗中,还需要有灵活的战术变动。

不仅如此,既然开坦克,就要懂得维修它,一旦坦克出现任何故障,都要能够及时的将它修理好,而这也是最难攻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宗刚从来没有接触过坦克,他在这方面就是白纸一张,所以想要攻克这个困难,他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于是他为了能够尽快的掌握坦克方面的知识,只要一有空就会翻看有关这方面的书籍。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终于熟练的掌握了各种型号的坦克内部结构。后来在经过半年的时间,他又将书本上关于坦克维修的知识牢记于心,这下他对自己也是非常的有信心。

但是,1993年的一天,赵宗刚第一次参加坦克的演习任务,这正是这次任务之后,让他有了新的想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信心十足的他,没有想到在驾驶坦克演习的过程中,坦克出现了故障,他当时根据自己在书本上所看的知识进行维修,但是坦克还是没有继续行驶。

后来维修连的同志赶来,在检查之后说道,要想修好估计至少得半个月,因为他们手头上当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工作在忙,而且维修连本就人员稀缺。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赵宗刚在心里面想道:开坦克其实并不难,重要的是当它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有解决它的本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他便向领导提出要前往维修连的想法,而且态度非常的坚决,领导看到他态度如此的坚定,便同意了他的申请。

在来到维修连之后,赵宗刚便全身心的投入到对坦克维修的研究上,面对坦克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还自创了“五步听诊修理机械法”,也就是“听、看、摸、闻、问”。

经过无数次的修理和总结,赵宗刚发现,机械会因为不同的状态所发出来的声音也不同。

因为他修理的多了,后来即便是隔着电话筒,他也能清晰的分辨出来故障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9年的时候,济南军区装甲团维修连的组长范德奎当时就遇到了比较棘手的问题。

一个发动机在转了2000转之后,频率就开始变得很奇怪。

但是当时维修连的人没有一个人能找出问题出在了哪里,正当范德奎急得团团转的时候。

突然他想到了赵宗刚,于是连忙给他打去电话,赵宗刚当时就是通过听筒,准确无误地判断了故障发生的原因。

但是这样长久以往,他的耳朵也受到了一定的损伤,除了在听机械的声音比较敏锐之外,他的听力下降的特别厉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宗刚便联想到了借助听诊器为机器诊断的方法,果然通过听诊器,机器内部的发动声,可以更加清晰的被听到。

由于高超的修理技术,赵宗刚也因此成了装甲部队的“兵王”,大家都说装甲车的验收现场,可以没有领导坐镇,但是绝对不能没有赵宗刚检验,只有是他检验过的车才算是安全合格的!”

2011年,部队上刚刚收到了一批新的车,赵宗刚在对每辆车检查的时候,发现其中有一部分的车发动机的声音不对,于是他便向领导反映了这件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在经过领导的同意之后,将这一部分车返回到了厂家维修,厂家认为赵宗刚这就是在无理取闹,仅仅靠一个听诊器就能断定车子有问题?

厂家找到厂里来的工程师与赵宗刚对质,但是当二人一块对车子再次进行检查的时候,果然发现了这些车子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

随后,赵宗刚还给厂家提出了多达20条建议,而其中的10几条建议都被厂家所认可,由此可见,这也是对赵总刚的认可和信任。

这件事情之后,让赵宗刚的名气又大增了不少,大家都把他称为是“天才修理工”。

2017年,在部队上待了30多年的赵宗刚光荣的退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名气早就传开了,所以在退役之后,有许多的企业纷纷向他抛去了橄榄枝,但是他都不为所动。

最终选择了一个济南的某家国营企业,虽然工资不高,但是却做着他想要做得是事情。

可是就在刚刚上班不久,他就接到了部队上的电话:“宗刚啊,装甲部队需要你,很多故障现在的年轻人还是搞不定!还得是你这个老将出马!”

听到这番话,赵宗刚二话不说就选择了重新回到部队上。在重返部队之后,他一边维修的同时,也在为国家培养新一批的坦克维修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总刚虽然学历不高,但是他却从来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他曾荣获50多次的勋章,但是却从来没有骄傲过!

他身上的美好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向这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优秀军人致敬!